韩青抬手摸了摸旁边的柱子,忍不住问贺星回,“这里如今收了多少士子?”
“七十二人。”贺星回道。
“是个好兆头。先圣身边,也是七十二贤士。”韩青心里已经在琢磨着把自家还在读书的子弟送过来了,又问,“那收人可有标准?”
“目前应该没有。”贺星回说,“能够收到消息赶来的,都是基础不错,在年轻士子之中颇有名声的,自然来者不拒。之后人多了,或许会有所限制。”
“世家子弟也收吗?”韩青直接问。
贺星回回头看了他一眼,笑了,“当然。令公若是舍得,也可以将家中子弟送来。”
韩青这才收敛起心底的激动,低声道,“这个消息传出去,非得惊掉一堆人的下颌不可。但殿下也要做好准备,您这是在掘世家的根基呀!”
世家之所以能数百年屹立不倒,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知识的垄断。
虽然到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寒门士子寻访名师,学有所成,但世家的优势一时半会儿无法被超越。就说韩家,家里藏着不少外面根本没有的孤本珍本,有些还是大儒做过注解的。就是交好的世家,有时候也会让子弟过来借阅。寒门士子,恐怕终其一生都碰不到这样一本书。
但书院既然建起来了,自然要广泛搜集天下书籍。而且每延请一位名师,也等于带来了他的思想和理念,只要人数够多,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藏书的不足。更有甚者,书院还可以牵头编撰更多的书籍。
说是在掘世家的根基,毫不夸张。
韩青很紧张,但贺星回听到这句话,却是眉一扬,笑道,“那又如何?”
她会从世家手中夺取权力,世家也会暗地里谋算她,这已经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了,既然如此,也不在乎多加一桩。
第037章 瞿英
自从书院建起来之后, 庾兰泽就给自己认识的朋友们都写了信,让他们推荐学生过来。这个时代的士子们,出门游学往往一去就是几年, 年节也不会回家。所以尽管最近正是新年,但从远处赶来求学的士子,还是每天都有好几拨。
所以贺星回在门房那里说自己来拜访庾先生,对方就直接让他们进来了。
——能找到这里来的,谁不是为了拜访庾先生?
两人一路畅通无阻, 一直走到山长所在的院落。中间碰到的学子们都会好奇地看他们一眼,但眼神很友善, 像是在猜测他们的身份, 毕竟两人一个女子, 一个老头,身后还跟着人,绝不会是新来的学子。
所以一见庾兰泽,贺星回第一句话就是向他道喜,“先生这里的氛围, 真叫人喜欢。”
庾兰泽抬头看见她, 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迎上来,“殿下怎么来了?应该让人通传一声,我们也好接待。”
“我怕动静闹得太大, 惊动了学子们。”贺星回含笑道,“我喜欢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就叫他们好生读几年书吧, 暂时不要为外头的事情分心。”
虽然这个时代, 还没有“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的说法,可是先圣早就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哪个读书人的心里,又没有这样一个理想呢?
但贺星回觉得,学校里的氛围还是纯粹一些更好,可以安下心来做学问。所以当初她才没有考虑以朝廷的名义开设书院,而是将此事交给了庾兰泽,避免这边与朝廷联系得太紧密。
庾兰泽闻言,脸上的表情柔和下来,“殿下有心了。”
又看向旁边的韩青,不等介绍,便笑道,“久仰令公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惭愧,我却是今日才知道,这里竟开了一家书院。”韩青道。
庾兰泽笑了,“这是因为我刻意避开了京城。书院里的学子,也大都是从别处赶来的。这些都是寒门士子,世家想必尚未得到消息。”
贺星回能把人带到这里,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所以他也没有避讳韩青,说得很直白。
韩青有些明白为什么传闻之中的庾兰泽是个不通庶务的书生了。他身上确实有一种不同流俗的气质,再加上这种什么话都敢说的胆色,在一般人看来,岂不正像是读书读傻了?
但在韩青眼中,这是历经沧桑之后的返璞归真。他并非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阴谋算计,只不过心无挂碍,就不会被这些东西牵绊了。
有贺星回这样的恩主,他只要入朝,必定平步青云,可他却主动在这里开了一家书院,显然是没有入仕的想法。别人汲汲营营所求,于他都是过眼云烟,自然可以超然脱俗,埋头读书。
这一点,实在令人不能不佩服。
他之前猜测贺星回是要请此间主人出山,倒是浅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