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逃荒种田记(166)
李叔河道:“爹,这是两码事,现在冷是现在冷,一会下水又是另一说了。”
李大成笑着摇摇头,指着他道:“就你的歪理最多。”
几人又等了一会儿,见漆黑的水面上,一点微弱的光越来越亮,竹筏自黑暗中向他们驶来。
柱子道:“李叔,你看这和我们偷渡入城那天像不像?天一样的黑,也是竹筏上有一点亮光。”
另外两人笑了,“你们等着入城,我们在城门内等着接人。没想到世事无常,咱们居然能一起逃难。”
李大成也微微点头,确实是世事无常,从下河镇到现在,每一天都过得惊心动魄,不在当初的预料之内。
“对了李叔,你们是从哪里逃难来的?”
石贵知道李大成他们的底细,却并没有和这些人细说,只说李家人也是逃难的,于他有恩,所以出城的时候才带上了他们。
李大成道:“我们是濯阳郡平宁县的人,家里闹饥荒,活不下去了,才从平宁县往外逃难的。”
他没有说是从下河镇来的,也没有说谢将军征兵一事,眼见着他们接下来还要和谢将军打交道,这些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平宁是不是濯阳郡最北边的那个县?挨着峦安郡了。”
李叔河道:“对,我们平宁县确实挨着峦安郡了。”
这两人啧啧称赞:“平宁离濯阳郡这么远,李叔你们能一个不少走到府城,可真有本事。”
柱子道:“可不是嘛,都是李叔有能耐,我们路上还遇到了土匪和蝗虫,要不是李叔在,指不定死了多少人了。”
两人心中对李大成的最后一点怀疑也烟消云散。原本以为大哥是随便找了个人来安排他们的行动,他们虽然相信大哥,心里却或多或少有些不信任李大成,听了这些话,才明白大哥果然是大哥。
竹筏靠了岸,上面的人一个接一个跳下来,几个人合力把竹筏拖到岸上,藏在了芦苇从中。
李大成看了看,见人都到齐了,说道:“走吧,咱们还要走大半个时辰才能到地方。”
这里面只有他认识路,于是李大成就在前面带路,刘大麻子和他走在一起。两个竹筐里的鱼太重了,一只竹筐两个人抬着走在后面,中间轮流换人休息。
河岸边不好走,几人先是爬上了河堤,沿着河堤走了一段路,等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时,怕走在河堤上过于明目张胆打草惊蛇,又重新下了河堤,沿着河岸往前走。
河岸湿滑,夜晚不能点灯笼,只能抹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故而路上用的时间比李大成预期的要长不少,好在路上没出什么幺蛾子,顺顺利利到了地方,时间长点也就长点吧。
几人埋伏在芦苇丛中,静静观察远处的动静。
兴许是因为王将军的指示,这些人大晚上也没有休息,依旧在热火朝天地挖土。
两旁竖起了四个高高的杆子,上面各自挂了一个灯笼,灯笼里点上蜡烛,为夜晚干活的人照明。
这些场景李大成白日里已经见过了,并未有过多惊讶。而其余几个人乍一见到此番场景,都忍不住吸了口冷气,这么多人白天昼夜不停歇地干活,他们再晚来一天,说不定河堤就给挖通了。
刘大麻子道:“李叔,我们接下来怎么做?”
李大成看了看高高竖立的四个灯笼,“除了你、叔河和柱子,其他几个人把身上都抹上泥巴,抹的越多越好,这样他们才不会发现我们。现在就去,别耽误了。”
“爹,我们俩在这干站着吗?”
刘大麻子也道:“是啊,李叔,我们仨要做什么?”
李大成道:“做什么,自然要靠你们的嘴皮子做事了。”然后附耳低声交代了他们几句话。
刘大麻子连连点头,“李叔,我明白了。”
几人悄悄爬近了一些,看清了这些苦力身上的穿着和行动,而后又慢慢退到原地。
几个把裤腿都挽起来,把头发弄得更乱一点,手在地上抓了一把泥,而后往身上左右都糊了一点,这样看上去和那些干活的苦力就没什么区别了。
李大成仔细看了看三人的装束,又给他们微微调整了一番,“好了,这个地方人这么多,待会叔河用弹弓把灯笼都给打破,趁着乱子你们悄悄混进去,等着和我们里应外合。”
李叔河拍拍胸脯,“爹,你就放心吧,我弹弓玩的最好了。”
李大成把弹弓交给他,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叔河,去吧,爹在这里等你回来。”
李叔河重重点点头,笑着露出两个虎牙,“爹,交给我了,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李叔河从地上挑挑拣拣找到了几个大小适中的石子,放在手里掂了掂,而后用弹弓瞄准了离他们最近的一个灯笼,“嗖”地一声,石子准确打中了灯笼,风灌进灯笼里面,蜡烛一晃,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