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20)

作者:金谷飘香 阅读记录

“小苗,瞧,这是今年的新棉花!”

孙梅英把包袱摊在炕上,解开来,雪白雪白的棉花蓬松着。

田小苗伸手摸摸,软软的,绵绵的。

用这个纺成细纱,织成布,再染上颜色,就能卖个好价钱。家里的铺盖、衣裳都是娘自个儿做的,可谓自给自足。这其间有多辛苦?只有干了才晓得吧?

田小苗想帮忙,就揪了一坨棉花。

“娘,我来搓棉条子。”

“好,娘教你。”

孙梅英也揪了一坨棉花,捋了捋,做个示范。只见她两手合拢着,顺着一个方向搓了几下,一个棉条子就出来了。

田小苗有样学样,团着小手,捋着棉条子,搁在小篮子里。

孙梅英把炕扫了扫,支起了纺纱机。

一段时间未使用,轴子有点紧,一摇“嘎吱嘎吱”作响。就拿起长嘴油壶,往轴心上滴了几滴菜籽油,摇起来就轻便多了。

“小苗,这纺纱机是你爹找人做的,可好使了。”

孙梅英想起了田大旺。

那年秋天,大旺找了一个木匠,手艺可好了,就做了一台手摇纺纱机。分家时,婆婆想扣下来,说是公里的物件,不能带走。她跟婆婆吵了一架,才搬了过来。

孙梅英接上捻子,摇着把手纺起纱来。

田小苗瞅瞅娘,这是真得不打算去沪上了?她想催问几句,可看到娘一脸幸福的样子,又把话咽了回去。

*

转眼下了霜。

家家户户都在摘柿子。有拿到集市上卖的,有晒柿饼子的。

孙梅英也踩着梯子,摘了两大箩筐。

刚摘下来的柿子是硬的,有点儿发涩,要烘一烘才好吃。孙梅英捡了十来个搁在提篮里,又放了两个苹果和梨子,蒙上布子,盖上盖子。

田小苗蹲在一旁,好奇地瞅着。

“娘,这要烘几天啊?”

“哦,烘个三四天,就软乎了。到时候,让余教员尝尝,给工作队的同志也送几个……”

柿子摘得多,不好存放,就晒成柿饼子。

孙梅英很在行,手把手地教着。

“小苗,晒柿饼子得大晴天,有好几道工序……”

洗干净晾干后,先削皮,用绳子穿着柿子梗,一串一串挂在木架上晾晒,削下来的柿子皮留着备用。在太阳的作用下,糖分沉淀下来,会更好吃更软糯,也更有嚼劲儿。晒得半干之后,要用手捏一捏。不能用劲儿太大,不然,就捏烂了。捏好的柿子扁扁的,挂着继续晾晒,慢慢地就晒出了糖霜,变成了红褐色。(注1)

田小苗都懂,却未亲自操作过。

家里的柿子一晒上,她踮着脚尖,隔三差五地捏捏柿子,好好地过了一把瘾。心说,难怪人家说柿子要挑软的捏,这手感就是好啊。

晒了六七天,柿饼子晒好了。

这时候,把柿子皮和柿饼子一层一层地码在罐子里,封住口,放在阴凉处避光保存。过个十多天,就会长出白霜,就像撒了面粉,白白的,裹在外面。

孙梅英封了两大罐子。

她打算柿饼子做好了,拿到集上换几个零花钱,剩下来的留着过年吃。还喜滋滋地说:“小苗,你爹最爱吃柿饼子了。”

田小苗听着,越发觉得娘得过且过,不想离家。

这么下去哪行啊?爹就要被女学生勾走了,娘还有好日子过吗?

第11章 .011退信

*

田小苗心心念念,盼着爹回信。

可左等右等不见信来。她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一来一回,一个月足够了。可都一个多月了,咋还不见信来?

田小苗望眼欲穿,觉都睡不好了。

她跟娘小声嘀咕着:“娘,爹咋还不来信啊?”

“小苗,甭着急,信马上就到。”

孙梅英倒是乐呵呵的,一点都不担心。

可田小苗很着急。

爹不来信,也不见汇款,不会出啥事了吧?

在盼望中,信终于来了。

是江队长从镇子上捎回来的,可信封上盖着三角戳子,写着“查无此人”。原来是一封退信,从沪上辗转多地退回来的。

“大旺没收到信?”孙梅英一下子未反应过来。

田小苗也傻了眼。

她抓着信封,看到收件人才想起来,忘了写田建国了。爹去沪上就改名叫田建国了,她忘了跟江队长说,才闹了乌龙。

想到这个,田小苗小声提示着:“娘,爹是不是改名了?”

孙梅英哪里晓得啊?她忙不迭找出上一封信件。江队长看了信,连声抱歉:“呦,真是粗心大意,当时只看了信封,没看信里的署名。”

“江同志,这哪能怪你啊?”孙梅英赶紧说道。

江队长想补救一下,说:“这样吧,咱换一个信封,重新写一下,再投递出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