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198)

作者:金谷飘香 阅读记录

“来来来,都认识一下。”

江文松招呼着娃娃们。

江援朝、江建华、江拥军站成一溜,齐声喊着:“田叔叔好,孙阿姨好!”

田小苗瞅瞅。

江队长和余□□生了仨,刚刚好。

在县里住了一晚。

第二天,回到镇子上。

这是江文松安排的吉普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田大旺把柳进原备的年礼送到柳老汉的铺子上,就叫了一辆驴车往家赶。

五一头一回坐驴车,看到车把式甩着鞭子吆喝着,兴奋得不得了。

三子也从小被子里露出头来,跟着“得得得”地嗷嗷着。

到村子时,正好是中午。

一家五口下了车,村里就轰动了。

“大旺回来了……”

“那是小苗的娘,都认不出来了……”

田大旺和孙梅英被乡亲们包围着,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感觉。

“大旺兄弟,你可回来了!”

田秋山穿着一身土黄布军服。这是孙梅英寄回来的,特地送了一套给他。

田老汉也穿着一身,腰杆挺起来了,很精神。

田大顺和田大壮也是如此,说村里羡慕得不得了。

大旺回来了,袁氏乐颠颠的,头昂到天上去了。

吕秀蓉和许凤莲跟在后面,满脸笑容。杠子也来了,看到小苗,腼腆地笑着。跟小时候的调皮劲儿,截然不同。

回到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

那棵柿子树上,还挂着几个冻柿子,红彤彤的。

“梅英,这就是咱们的家?”

田大旺第一次踏进小院。分家之前,他就跟着部队走了,只是从梅英的描述中,想象着家的样子。

“大旺,快进屋……”

孙梅英不由得红了眼圈。

来说话的,一拨又一拨。

相比起过去,日子好过多了。山地不好耕种,几户人家搭伙儿搞起了互助组,一起养牲口拉车犁地,效率提高了不少。村里还组织了打猎队,采药队,果蔬队,相互协作,收益还不错。

家乡变化很大,田小苗抱着三子静静地听着。

孙梅英顾不上休息,就跟吕秀蓉进了灶屋。老家的规矩在那里摆着,家务活儿是女人的,男人们是不沾手的,她不能头一天回来就现了原形。

袁氏见了,满意地点点头。

许凤莲找了个借口,早早地回了自家院落。

乡亲们散去了,饭菜端上来了。

“大旺兄弟,你们哥几个好好聊……”

吕秀蓉用围裙擦着手,说着客套话儿。

田大旺跟田老汉、还有两个哥哥盘腿坐在炕上。孙梅英把带来的白酒打开,冲着大旺使了个眼色,意思是别喝酒,省得醉了。

田大旺自然明白。

这些年,他滴酒不沾。不然,会误事的。

袁氏坐在西间,等着吕秀蓉摆上饭菜。

“大旺家的,都吃吧!”

孙梅英带着娃娃们上了炕,吕秀蓉在一旁作陪。五一和三子盘腿儿坐着,屁股底下热乎乎的,很稀罕。

“姐姐,热的。”五一用小手拍拍土炕。

“五一,这是火炕。”

田小苗喜欢火炕。老家这边冬天虽然冷,可把炕烧起来,就不觉得了。一个冬天下来,比沪上好过多了。

吃罢午饭,田春华也过来说说话儿。

她还是妇女队长,嫁给了本村的小伙子,跟前有两个娃娃了。她也穿着土黄布军装,这是孙梅英送的,可爱惜了。

*

村里过年很热闹。

五一开心得不得了,不是去院子里疯跑,就是在炕上翻跟头。

在家里住了几天。

孙梅英和田大旺走了亲戚,去老丈人家探望。

返程的日子就到了。

山货备了两大篓子,还有一大包柿饼子。这是院里的老柿树结的,袁氏晒了柿饼子,没舍得卖,专门给他们留着。

田大旺按照小苗的提示,关起门来说话。

“爹,咱在初级社呆着,多攒点粮食,高级社能不入就别入……”

“大旺,爹明白,俺看那高级社啊,玄乎……”

“爹,这话可不能往外说,跟娘也不要提,娘的嘴碎,存不住话儿……”

田大旺叮嘱着。

小苗跟他说:“山区地薄,主粮肯定不够吃。加入高级社之后,吃大锅饭,没个计划,浪费严重,弄得最后缺粮,苦的是老百姓……”

问题有这么严重?田大旺不敢相信。

可小苗的预测一向很准,提前做准备很有必要。

*

初四一大早,田大旺一家搭乘驴车往镇子上赶。

柳老汉备了土特产,让捎到沪上。

到了县里,田大旺找到江文松。

江文松提过县里招工的事儿,他想问问能不能给大哥、二哥安排一下。

“行,这事儿我留意着。”江文松点点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