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有遮(重生)(163)
这一切,全看昭和帝和李惠妃怎么选了。
至于高豗到底是真的通敌叛国,还是单纯的蠢,逝者已矣,谁能说得清呢。
但无论怎么选,他都先得把重要的城池握在手里,才好应对最坏的情况。
就在苏幕刚处理完高豗的事,前线就传来消息,夏侯遮带着人夺回了碎云关。
还没来得及高兴,比撤过来的幸存者先到的军报上说,夏侯遮又将碎云关拱手相让了。
苏幕是没脾气了,其实他也知道,光凭夏侯遮带去的几千突袭兵,确实是绝对守不住偌大一个碎云关的。
但他原本以为,夏侯遮会跟着这些人一起撤退回来从长计议。
他实在是没料到,夏侯遮竟然就敢带着那点人直捣黄龙去了。
苏幕:“……”
“确定这真是你们少将军写的?”
传信兵抹了抹汗,点头道:“对,是将军亲笔写的,专门嘱咐要交到您手上。”
苏幕很想捂住腮帮子喊牙疼,他挥手道:“行了,你赶紧下去休息吧。”
难得房间里没有其他人,苏幕盯着对面墙上挂的舆图,默默计算夏侯遮此刻该到了那里。
“砰砰砰!”
外面传来砸门声。
“苏公子!”
苏幕反应过来,连忙道:“进来。”
推门的是黑皮——也就是罗忠良和其他几位偏将,十二也上蹦下跳的跟在后面。
罗忠良向来沉稳,但此刻却忍不住满脸焦灼:“苏公子!少将军也不让人说清楚,就说北凉要打过来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人呢?”
“唔……”苏幕道:“你们——不知道?”
十二抢先问:“知道什么?为啥主子要把碎云关又还回去啊?”
苏幕忽略他后面的问题,将夏侯遮的亲笔信递给罗忠良:“估计是怕消息泄露……”
“啊!”罗忠良突然大喊一声,他旁边的人和苏幕都被吓了一跳。
“怎么了?”
罗忠良黝黑的脸上神色古怪,他望向苏幕,嘴角扭曲:“少将军他去抄内咄王庭,为什么带我哥不带我!”
第八十一章 逼宫
这一年的春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季节。
长缨军大捷,北凉投降的消息传来时,邺城里原本还在日夜忧心的大臣们都懵了。他们甚至怀疑这是个假消息,因为怎么会这么快。
要知道,他们原本最好的指望,也只是夏侯遮能守住碎云关,等北凉力攻不下后,来选择再次议和。
万万没想到,北凉降了。
竟然降了!
久未上朝的昭和帝匆匆披着龙袍上了金銮殿,他的眼下乌青,凌乱的衣服显示他也是刚得到的消息。
太监在上面用尖锐的声音念着捷报,大殿里的人呆呆听着,尤其是郑国舅的神色,可以说是五彩缤纷。七皇子远远看见了,本来就慌乱的心直接沉了下去。
太监读完捷报,不管心里怎么想,文武百官全都俯跪在地,山呼万岁。
昭和帝没带冠冕,过分苍白的脸上,嵌着一双有些迷离的眼睛。
他坐在御座上,没有理下面的人,而是遥遥望着大殿之外。
隔着千山万水,淼淼时光,他张开嘴唇,喃喃道:“翎哥。”
意外发生的很快,就在当天夜里,宵禁刚下,皇城里突然喧哗了起来。
有人家想探听消息,但刚一冒头就看见了满街的御林军。于是乎,大街小巷纷纷紧闭门户,人人自危。
九门被封,无论何人都不许进出,对外说是京城进了乱党,御林军奉皇命进行搜捕。
然而事实如何,光是看那寒光湛湛的刀口,一窝蜂朝着大内而去的军队,不少人的心里便有数了。
自开国高祖建都于邺城,这里的皇宫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它见证了这个王朝四方来夷的兴盛,也经历过委曲求全的倾颓时刻。
而今晚的雨夜逼宫,它更是不知道看过多少次了。
皇宫大内,无论下多大的雨,都冲刷不干净它附着的血腥。
盔甲碰撞的声音夹杂在杂乱的脚步里,巡逻的侍卫们惊慌失措,还没来得及呼叫,就已经变成了刀下亡魂。
鲜血,一点点混合在雨水中,沿着路旁的沟渠向外流淌。
风大雨疾,倒春寒的威力十分显著,然后当推开于飞宫的大门时,七皇子高豦的心口滚烫。
“咯吱。”
伴随着正门被推开的声音,无数披甲执锐的士兵从两侧涌入殿内。
高豦站在门外,冷风从他身后吹进殿内,吹动了悬挂的纱幔,吹散了暖香的烟雾。
昭和帝卧在塌上昏昏欲睡,丽嫔——不,是丽贵妃——抬眼望了望高豦。
随后很淡定的从塌旁站起来,她扯扯身上的披帛,慵懒的打了个哈欠:“怎么才来,好了,我去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