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原来我就是陛下的白月光(92)

作者:徐成枝 阅读记录

沈长洲冲进火海救出宋万青,彻夜不眠的照顾了一夜,可还是没留住人。

昨日宋万青同梁有全一同送出宫,好生安葬了。

太后在听说后,去看过沈长洲。

他看起来同寻常一样,照常上朝,照常批折子,照常接见官员。

甚至,在他面上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悲色。

太后不知该如何劝慰他,憋半天也没说出半句安慰的话来,后来想想,这安慰他的话,怎样都不该从自己的口中说出来。

只离开后差人送去他幼时最爱吃的芝麻糕。

沈长洲虽非是太后所生,当年他母妃死后,孤身一人受的委屈,太后都看在眼里,可当年正值李家势大,颇受先皇忌惮。

太后为了自保,只能对他视而不见。

后来,听月将他带到跟前来,当看到那孩子怯生生的唤了声母后,心里的顾及倏的被抛掷脑后。

那时起,便将沈长洲接了过来,养在了身边,但为了不助长李家之势,一直没将他继在名下。

对于沈长洲,太后心里始终有愧。

当年自己身为六宫之主,却为了明哲保身,对他不管不顾,让他吃尽了苦头。

太后深吐一口气,看了眼身边的沈苒,抬手示意周围侍奉的宫人退下。

待宫人走尽后,李嬷嬷也走了出去,识眼色的将门关上,候在了门口。

沈苒见太后这番紧张,面上也严肃起来,直起了身。

太后迟迟没有说话,只微微皱着眉,一下又一下的捻着佛珠。

“母后怎么了。”沈苒原想等她开口,可实在是没憋住。

“哎。”

一声长而无力的喟叹传入沈苒耳里。

“听月,你劝劝沈长洲。”

这句没头没尾的话让沈苒有些发懵。

太后刚说出口,又摇了摇头:“罢了,罢了,这事旁人也劝不得,还得看他自己。”

“我虽说不想他和那个宋万青搅在一起,可就算我拦的住一时,也拦不住一世。”

“我止住了一个宋万青,可沈长洲若是认定了,以后也会有什么宋万红,宋万紫。”

“罢了。”

“路得让他自己走,是非功过,都留给世人去评判吧!”

太后想到沈长洲面对群臣和匈奴国的施压,宁愿两国兵戎相见,也不愿松口同意听月和亲。

昔年,乐华公主是先帝胞妹,都难改和亲命运。

生在帝皇家,沈长洲能做到这个份上,实属难得。

太后手上捻佛珠的动作顿住:“虽说现在李家大不如从前,但有我在一天,有李家在一天,就会全力护他。”

“只是如今,宋万青死了,他定是难过。”

“我那日去见他,他和往日一样,可他越是同寻常那样不悲不喜,我越是担心。”

沈苒听她说了这番话,心中五味杂陈,知晓真相却不能告诉她,只能有些愧疚的轻轻拍着她的手:“沈长洲他有分寸,母后无需忧心。”

临安城的春天满城的梨花树将春风都染的微醺,而到了秋天,那些春日里葳蕤的花都谢了,连叶子都悉数落完,只留下光秃秃的树枝。

将临安城的秋天衬的凄凉又寂寥。

唯独这太师府的花园,栽了不少木槿。

此时,木槿花开的正好,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在叶间绽放的淡紫色,淡雅的香气隐隐在鼻尖萦绕着。

宋婉清穿着淡紫色的衫裙,裙摆绣了几朵清雅的小花,头上只簪着支云纹白玉簪。

对面的宋晟彦右手执黑子,看着盘上的棋局,思索了许久。

宋婉清拿着茶盏,一直盯着他手里的那颗棋。

眼见茶都要喝见底了,他还迟迟未下。

宋婉清以为他走神了,小声喊了一声:“哥哥。”

宋晟彦闻言点了点头,像是刚考虑好落子之处,伸出手。

抬眼看到她兴致盎然的样子,手在棋盘上顿了顿,随后将棋子落在别处。

这一子落下,露了些破绽出来,宋婉清心里一喜,这下了一下午,总算是让自己胜他一局:“落子无悔哦!”

宋婉清落下一白,扭转了棋势。

黑子败了。

宋晟彦在一旁落下二子,笑了笑,毫不吝啬的夸赞:“有长进!”

“承让!承让!”宋婉清乐呵呵的收着棋子。

门房脚步匆匆的跑过来,总算是在花园寻到了小姐,有个说是姓沈的姑娘来寻自家小姐。

沈姓是国姓,众人不敢怠慢,将人领到正堂,奉了茶。

门房远远的站在亭子外:“小姐!有个姓沈的姑娘在正堂等你。”

沈姑娘?

沈冉。

宋婉清点了点头,棋子还未收完就急急跟去正堂了。

第46章 吃暗亏

宋婉清走到堂前,远远的看见沈苒坐在太师椅上,有些百无聊赖的晃着腿,不觉有些好笑,忍着笑意走过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