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恶(36)
如此船行数日,轻舟已过万重山,眼看扬州城近在眼前,张景澈却吩咐从人靠岸换马,随同的幽云卫兵分两路,一路随官船南下,另一路跟着张景澈,往庐州境内去了。
杨帆先是有些不解,思忖片刻,便明白了张景澈的用意:“你是打算玩一手暗度陈仓?”
张景澈含笑默认了。
他显然早有准备,一行人上岸后换作商户打扮,对外只说是从北边来的行商,往南边采购香料与合浦珠。杨帆穿着锦缎长袍,活脱脱就是豪富人家的纨绔子弟,他借口做戏做全套,也不骑马,径直往张景澈的马车里一钻,自来熟地呼喝道:“给少爷泡杯茶喝!”
张景澈眼角跳了跳,毫不犹豫地怼回去:“你又不是二等残废,长那双手是摆着看的吗?”
杨帆不明白“二等残废”是什么意思,却知道张景澈是在讽刺自己。他出身侯府,身份贵重,虽然天生一张挑猫逗狗的欠嘴,却难得有人陪他逞口舌之快。这一路行来,两人没少针锋相对,定边侯不以为忤,反而有些棋逢对手的快意。
他咧嘴一笑,大剌剌地敞开手脚,一条胳膊似有心似无意,没骨头似的搭在张景澈肩上:“这不是你给我安排的戏码吗?本侯既然扮了纨绔子弟,当然要有个纨绔子弟的样子!”
张景澈从衣袖里摸出一把折扇,毫不客气地敲上姓杨的手腕:“侯爷过谦了,你不用刻意,往那儿一站就是如假包换的人嫌鬼憎!”
张景澈手筋不大,认穴却奇准,那一扇子敲在杨帆麻筋上,半边胳膊登时软了。杨帆吃了暗亏,只得悻悻收手,就见张景澈展开扇子,不动如山地摇了摇。
那同样是一把竹骨折扇,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把玩,竹骨泛起温润如玉的光泽。扇面绘了万顷松壑,空白处题着四句诗: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杨帆摸了摸下巴,盯着扇面怔怔良久:“这扇子……是谁送你的?”
张景澈“刷”一下收了折扇,不动声色:“就不能是我自己题的吗?”
杨帆皱起眉头,陷入苦苦思索:“不是你自己写的……这字迹好眼熟,我仿佛在哪见过。”
张景澈瞟了他一眼,没说话。
庐州是江南十八府之一,从这里开始,便算真正进入江南地界。自古以来,庐州文风盛行,进士及第数不胜数,走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古城的隽永风流之气扑面而来,随便遇上一个路人,都许是长衫飘逸的落拓书生。
杨帆将车帘掀起半边,往外瞅了两眼,诧异道:“不是说江南遭了大灾?我看这里繁华得很,不像有受灾的迹象啊!”
张景澈微阖着眼,语气淡淡:“庐州是大城,虽不比苏杭繁华,终究是文墨盛行之地——李文斌再不济,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到家的。等离了庐州,往偏远些的村镇去,侯爷就能看出端倪了。”
杨帆挑了挑眉:“你似乎对这些为官不正之风很是了解?”
张景澈轻轻一笑,没说话。
杨帆越发好奇,明知人家不愿搭理自己,非要挑逗着他说话:“既然城中看不出异样,你干嘛巴巴跑这一趟?难不成想沾沾庐州城的文气,来日也去考个进士及第?”
张景澈脸色微乎其微地一沉,过了半晌,他睁开眼,发现杨帆还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被这定边侯缠得没辙,只得低低道:“探访故人罢了。”
杨帆不由一愣。
一行人寻了间小客栈落脚,张景澈换上素衫青衣,带着两名幽云卫,本打算悄无声息地出门,谁知刚到客栈门口,就被杨帆堵了个正着。
“哟,衣服都换好了,这是要出门啊?”那讨人嫌的定边侯弯下眼角,似笑非笑道,“既是探访故人,不如……一起吧?”
张景澈后退半步,语带双关:“我和侯爷未必是一路人。”
杨帆伸手一勾,哥俩好地环住张景澈脖颈,将人拖了过来:“别说的这么肯定,保不准咱俩就是殊途同归呢!”
张景澈实在想不明白,这定边侯究竟吃错了什么药,年初从北边回来时,还对他百般嫌弃,多说两句话都不屑。如今却是上杆子往前凑,牛皮糖似的撕都撕不下来。
杨侯爷毕竟身份贵重,张同知拿他没辙,只能任其跟着。
一行人没乘车,辗转问了路人,寻到一处偏僻的街巷。巷子里只有一户人家,庭院虽然不小,门户却颇为古旧,墙头探出森森古柏,僻静中透出一丝红尘不惊的清幽。
张景澈拾阶而上,叩响门板,片刻后,一名老仆模样的男人开了门:“你们是……”
张景澈拱手施礼:“敢问,此处可是王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