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的荣光(科举)(182)
魏停云心中微微惊讶,梁万鹏远居江南,对于京城的消息倒是很灵通的样子,这点小事都知道。
行政衙门官员的考课,任职每三年一大考,京官叫京察,外官叫外察;
名目很多,包括:治身心、敦教化、尽本职、尽地利、擢贤良、恤诉讼、均赋役、戒贪酷、行上令、老病疲……
四品以下官员由各省、道考查,逐级上报;
而四品及其以上官员则要进京述职,自陈其状,吏部和内阁则根据手中收集考查的资料和官员的陈述,拟定意见后,上报皇帝朱笔御批,决定降调、赋闲、致仕等。
每年这个时候,京城驿馆都住满了这些达官贵人们,都在紧张复述、筹备、练习,如同毕业答辩一样。
魏停云新官上任,远不满三年,所以不参与本次年末的考课,只是没想到却被叫去一起做评审。
唐师道落马,那内阁的位置就空出来了一个。
大昭规制,内阁出缺,新人选未定的时候,内阁进行事宜,需以国公补入,首辅酌定人选。
大昭不是没有其他国公,论资排辈,按说轮不上他呀;
所以魏停云得出结论,这肯定不是什么轻松的好差事!
述职评审的地点,在文渊阁。
魏停云到达的时候,外面已经有很多今日待评的官员在等候,其中还有梁万鹏。
阁内大厅,放了四排桌椅,约能坐下近二十人,内阁九人、吏部的人、都察御史……
魏停云到最后一排坐下,觉得第一次参加还是低调一些好。
首辅裴弘简自然是在首座,魏停云正在后排准备全程摸鱼吃瓜的时候,被首辅喊过去。
原来以魏停云的爵位,是要坐到第一排的。
魏停云只好又挪到了第一排。
没有多余的繁文缛节,评审很快开始。
第一位进来的官员就是河东省提刑按察使司的副使。
“冯副使,开始吧。”
首辅裴弘简道。
冯官躬身称是,坐到距离他们两米远的独坐桌椅上,拿出手稿。
述说了自己在河东提刑按察司任上,对提刑官的辅佐,以及辖区内所经手的众多案件,处理结果等。
其中还提到了魏停云当年的‘恶秀才休妻秦氏’的案件。
不知道这手稿是否非他所写,还是没仔细看评审的人,当年的司狱官本人就坐在面前,却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魏停云忍不住:“打断一下,岳大人,我听大理寺的同僚说过,这件案子当年朝廷派去的钦差交上的结案案牍,因为有疑点被驳回重审;
你现在说的都是结案案例,那秦氏之死的隐情,是已经查出来了吗?”
冯官一愣。
裴弘简介绍:“这位是魏国公,魏大人。”
副使一听,完了,真是冤家路窄,本尊在这里。
这件案子,当时刑部和大理寺官员回去后,圣上最后交由大理寺终核。
结案案牍被大理寺卿严敬驳回,认为秦氏之死尚不明朗——她是如何做到无垫脚却挂高自缢,或是有帮手,或是凶手作祟,令重查。
提刑司发回给了青阳府,后来青阳知府换人,这件事来回倒手就搁置下来了。
这位冯副使心中叫苦,帮忙给他写手稿的书吏,怎么提起了这件事!
“下官、下官疏忽了,此案回去定重启调查。”
第二个进来的,是梁万鹏。
他久经官场,这样的场面不知道经历多少次了。
“梁大人,许久不见。”
裴弘简与他打着招呼,当年梁万鹏和县主成亲的时候,他还是他们的主婚人呢。
“首辅、诸位大人。”
梁万鹏也大方的向众人招呼。
评审刚开始有些紧张的气氛,缓和了许多。
梁万鹏开始述职,回顾了近几年来,漕司转运的批次、数量,同时也并未避讳翻船事故,并陈述了原因;
并提出,因为河道淤塞变窄等问题,工部新建造的高吃水吨位的大船,并不适宜立即投入使用;
而对于河道淤塞变窄等问题,提出了极具性价比的疏浚方案;
最后又对沿岸新口岸的设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此举可以大大提高赋税、粮食的转运速度……
得到了众评审的一致肯定,魏停云也不避讳给亲戚打高分。
第三个进来的,是个武官——登州卫指挥佥事。
此登州非彼登县,虽然同属河东省,但相距好几百里,不过魏停云却莫名像看到老乡一样亲切。
这个人长得也确实像个武官的样子,四方脸,一脸不怒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