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燃+番外(113)
“那……那就非得去杭州去笕桥不可么?广东不是也有空军么?”
“广东空军,是为国,还是为私,您心里应该有数。”郭阡苍凉地笑,“我在南京那几日,荔湾又发生了什么,您应当也很清楚。我不愿效力于他们。我要为之效力的,是我脚下的土地。”
郭景焕百感交集,既欣慰,又伤感而无奈。
深思熟虑许久,才对郭阡道:“你16岁之前,我未接你来广州城,不是我不想,是你姆妈一直同我划清界限,不愿我认你回来。”
“她这般恨我,连我给你早就取好的名字,都不肯教你用。竟找了一个没文化的算命先生,给你取了这个‘阡’字。”
“阿阡,”郭景焕刚压抑下去的泪水,又涌了出来,“改一个名字再去笕桥罢。你本该叫蔚柏,让我将你的名字写进族谱里去,让列祖列宗一齐保佑你,好不好?”
郭阡本以为自己早已心硬如铁,听到郭景焕这番话,泪却不觉夺眶而出。
在他的记忆里,郭景焕从未给他过什么温情。初到广州城,是郭蔚榕在无微不至地照料他。
父亲给予他的,不是责骂,便是家法伺候。
如若他们早知会有今日的别离,也许会在往前的日月里,待彼此都更好、更宽容一些。
可他还是婉拒了父亲罕有的好意,盯着郭蔚榕的牌位道:“列祖列宗,也未曾保佑哥哥。”
他抬起手腕,让父亲看清他手腕上戴着的,正是哥哥的航校手链。他目光坚毅,铿锵道:“但哥哥,定会在天上保佑我的,保佑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第52章 一把燃(4)【1936,广州】 【民……
被这场临走前的交心打乱了阵脚, 郭阡没有能按时启程,又被郭景焕多留了几日。
这日下午,郭蔚槿又帮他理了遍箱子, 正在帮他给一件掉了扣子的衬衣钉扣子时,阿旭进房打断了他们:“三少爷, 朱姑娘托人刚送来的。”
他将那个眼熟的军邮袋交给郭阡。
郭阡晓得他还放了这个军邮袋在朱鱼那儿。可前几日闹了那一出以后,他也再无颜叫人去她那里取了。
但她还是这般妥帖地给他送来了。
郭阡接过了军邮袋, 打开扫了一眼。
所有书信俱已码叠整齐了, 包括那枚没有来得及取走的足赤金戒指。
脑海里蓦地浮出了朱鱼干净的那张脸, 郭阡克制不住,问阿旭道:“她……她怎么样?可还好么?”
阿旭低低答:“她好不好, 你自己心里没数么?”
他刚想离开,就被郭阡抓住了臂膀:“什么意思?你说清楚再走!”
“我听送东西过来的人说, 她那日回去的时候遭了大雨, 病了, 所以自己才来不了的。”阿旭嘀咕,为朱鱼打抱不平, “你那日说的话这样重,就算不遭大雨, 也要得心病的。”
郭阡听了,如遭雷击,心痛得发麻。
“阿阡, 去看看她罢。”郭蔚槿劝他, “不然,你不可能走得安心的。”
郭阡苦涩地摇头:“我不能去。我若去了,就是害她。”
“害她的事,你早就做了, 现下就别说什么能不能了。”郭蔚槿不与他再噜苏下去,吩咐阿旭,“阿旭,给三少爷叫辆黄包车,送他去白鹅潭。”
***
到白鹅潭时,又是黄昏日暮时,夕阳西坠,水鸟归巢。
朱鱼的船再好分辨不过。那盏“三潭印月”灯,依旧挂在她船头,在晚风里左右摇摆,仿佛是在向他这个熟客打招呼。
郭阡放轻了手脚,从其他的花艇上慢慢挪步向她的船,全无往日的意气风发。
只想轻一些,再轻一些,最好教她不要发现。
近船情怯。
他在她舱门口杵了好久,身心都被将熄的夕阳炙烤,但迟迟下不了进去的决心。
他总是一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偏就这次打了退堂鼓,手刚撩起舱帘,就萌生了退意,转身打算离去。
可在他迈步时,却听船舱里传来急促的咳嗽声。
一声咳得比一声响亮,最后几声,他听着,觉得她好似都要把肺咳出来。
他自持的那份冷静绝情轰然坍圮,疾步冲进船舱。
他想见而不敢见的人,正坐在平日里他最喜欢坐的那张双喜兰花椅上,眸光澄明,杏腮桃颊,半点不见羸弱病态。
郭阡见她这副康健模样,后知后觉,发现自己竟中了圈套,成了她瓮中之鳖。
仓促背过身,又想慌不择路地做逃兵时,却听朱鱼低低叫他:“雁晖……”
自他背后紧搂住他的腰,一如在南京城的夜晚,她将面颊贴在他背上:“别走,别走,别走……”
她仿佛只会说两个字了。每说一遍,他的心就被剜一次。他已分不清,她是在用这两个字留他,还是在咒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