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74)
那画像是宫廷画师所做,细腻逼真,仿若仙子。
叶玉盘看呆了。
她忍不住用手摸了那画中美人……一时看着镜中人,一时又看向画中人,不知不觉竟迷了。
李陵放下铜镜,叹道,“这昭妃与你面容不说有九成相似,起码也有七八成。你可知昭妃闺名为何吗?”
他指着画中题字的地方叫她看。
叶玉盘顺着他指的地方,是一串小字,“乳燕莺啼画双鸳,章台芳草合柳烟。尤记当年绿纱帐,婉转花深枕玉环。”
李陵料定她读不懂这首淫|诗,因此大胆地让她看了最后一句,沉吟道,“昭妃姓叶,闺名唤作玉环。其父是当年蜀中太守,叶正年。”
叶玉盘神色怔怔,脸上渐渐失了颜色,讷讷道,“这是我那大姐姐,……我大姐姐名字就叫做玉环。”
她茫然地望着陛下,不觉眼泪流了下来,“你说,我有父亲?还是太守?!我自幼同娘亲还有哥哥四处流浪,为的是找到当年走失的大姐姐,原来,原来她进了宫里,还是被父亲送入宫的?……那么我娘白白吃了那样多的苦么?我白白被卖给人做童养媳么?”
她在他怀中泪流不止,她甚至发现自己已经忘记,以为能记住的叶母与哥哥的模样。
那些日子很苦,却是她这辈子难以再有的温暖。
被卖做童养媳被打骂,转卖人贩几天没吃没喝,陷入花柳之地眼看那些十几岁的女孩子被人欺辱,那些年她就是靠着那一点点温暖熬过来的。
现在现实告诉她,这些全都是假的?!
全都是假的!
李陵看不了她这个样子,即使叶正年早已去世,他也答应她着手派人去查,一定将当年叶太守如何送女入宫,又如何他的妻子儿女竟流落到四处乞讨寻长女,查个清清楚楚。
42
李陵目前能查到的,是庚辰年间先帝微服至蜀中,叶正年为蜀中某地州官,叶父如何献女不好查,之后半年,叶正年变成了蜀中太守。
又半年,叶正年调往汉中做郡守。
然而同年,叶正年因贪墨银子下狱,很快在狱中染病身亡。
叶正年身亡之后不久,宫中如日中天的昭妃亦香消玉殒。
天长日久,很难查到更多往事踪迹。
为何叶正年身为一方父母官,夫人还会带着一儿一女四处流浪?
李陵百思不得其解。
事情过去了二十多年,无论如何是查不出结果了。
半个月后,是他的千秋生辰,千秋宴会结束后,他特意带着最近郁郁寡欢的叶氏去万寿山的万佛寺烧香祛晦。
两人在万佛寺吃了素斋,偶尔听说惠贵太妃竟然也在这边修行。
李陵是知道惠贵太妃出宫后一心向佛,却不知她不住三元公主府,住在了这里?
回宫后,李陵传旨三元公主进宫。
他直截了当问,“惠贵太妃怎么住在寺院里?”声音颇为严厉,似乎要怪罪三元侍母不孝。
三元公主跪地悲伤道,“母妃自从出宫后,便日日梦见先帝同她说话,那段日子母妃大病一场,臣妹日夜侍奉不敢懈怠。后来母妃日渐好了,却说梦中父皇怪她宠溺九弟,母妃心中有愧,便日日夜夜烧香为父皇念经,以期父皇饶恕她教养不力之过。”
李陵点头,“小九当时在宫中是很顽劣。”
三元公主一惊,甚至不敢为母妃争辩,“陛下恕罪,母妃只是,只是很喜欢九弟,难免犯了溺爱之错。”
李陵沉吟,“你且去给贵妃请安,惠贵太妃那边我着人多去看着,不能叫惠母妃在寺院住得不痛快。”
三元公主谢恩。
李陵随即派人去查惠贵太妃出宫后,究竟在公主府里都做了些什么,又去万佛寺住这么久,莫不是给父皇头上带了帽子。
叶玉盘听他这样怀疑,都不好意思说你不也有一顶帽子,可见这事儿是祖传的。
想了想,她换了个角度问他,“是惠贵太妃有不妥?”
李陵立场鲜明道,“是怕她想不开。先帝晚年十分宠爱惠贵太妃,万不能叫惠母妃有什么闪失。”
说是这么说,他让人挖出了惠贵太妃身边早年送出宫荣养的几个老宫女,旧女官。
有两个如今竟被惠贵太妃召回身边服侍。
在公主府住着的时候,一切平常再无别的情况,然而惠贵太妃自从搬去了万佛寺,日日烧香拜佛,在佛堂里同侍候她的两个老人哭诉,是李陵害死了先皇。
先皇在上元灯节看上了李陵的外室叶氏,要弄进宫纳为妃子,李陵为美一怒冲冠,竟挑唆隐太子造反,自己从中得利,最后生生熬死了先帝!
李陵烧了密信,让太医院的医正去给惠贵太妃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