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65)
小安子没办法走了。
汉王妃晋为太子妃的吴氏比叶玉盘更苦,她从进宫做了人质开始,就发现事情的发展全然不受控制,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怎么带领着内名妇完成的第一二天哭灵。
第三天她撑不下去,头晕站立不稳几欲倒地,被人急急送去了惠太妃那里休息。
她想回家回不去。
吴氏索性一直装病,她脸色惨白身体虚弱,装病很容易,但她强烈地拒绝叫太医诊治。
好容易陛下尊驾送入皇陵,她偷偷招了母亲吴国公世子妃进宫。
世子妃与吴氏抱着哭了许久,身形惨淡出宫。
陛下送先皇如陵寝,回宫召集朝臣第一件事,便是大赦天下,然后一口气吩咐了许多件事下去,桩桩件件稳稳妥妥,便是沉浸官场多年的老臣,也不得不惊叹这位新陛下的手段厉害。
如此一来,原本打算看风头的许多官员大吃一惊,被人按着头干活的同时,纷纷打听究竟,怎么这位与从前做汉王时完全不一样。
这还是那位以暴戾著称的皇子吗?
有朝臣试探君王,上奏请陛下立后。
若是陛下准奏,那么便是朝臣之功,陛下有纳谏美名(耳朵软往后好拿捏);若是陛下要拿此事做筏,与朝臣讨价还价,那么大家还可以推举别的名门闺秀入宫,为后为妃都可。
毕竟帝后在潜邸时夫妻不和,是人人皆知的。
奏章摆在李陵面前。
他眼神意味不明的看着递奏章的礼部尚书,缓缓道,“爱卿为国思虑,是朕考虑不周。”
收下奏章,暂时搁置。
不知为何,礼部尚书被新帝这么盯着,只觉浑身汗毛都树立起来。
再有起哄的,礼部尚书可不愿去面对陛下的压力。
天生的帝王啊。
有人眼皮子浅,还真的就硬上书。
先皇当年登基时也立了皇后,以统领六宫,如今新帝即位,原太子妃好端端在宫里住着,你怎么也得给人一个说法。
这是暗示,陛下您可以纳新后入宫。
李陵依旧压着不问。
甚至吴氏病倒后,惠贵太妃提议,将她挪到历代皇后居住的凤仪宫,李陵也只是给吴氏多拨了二十几个贴身侍候的,别的始终没有给话。
陛下不急。
盯着那个位子的人不能不急。
李陵日日住在太极宫,力图最快速度把国丧期间,堆积的所有事情快速办完。
他要亲自接她入宫。
给她最好的宫殿。
皇后居住的凤仪宫,原张贵妃住的凤邀宫,还有从前叶贵妃住的凤翔宫,……到底哪一个给她?
李陵拿不定主意。
索性都全部修一遍。
在三大主宫修缮即将完工之时,吴国公求见。
老国公已经六十多岁,平日里在京郊道观念经炼丹,念念叨叨诉苦,“老臣也是被逼无奈,许多大人来访,问老臣究竟如何打算,老臣不问世事多年,奈何事不由人,才舔着老脸来叩见陛下。”
说到这里,吴国公抹一把泪,叩头道,“陛下若是对娘娘不满,老臣愿带娘娘大归,陛下再选新人入宫,母仪天下。”
李陵也没有叫人将吴国公扶起来,只是淡淡道,“我对吴氏没有不满。”
听到陛下提起发妻称为“吴氏”,吴国公眼泪流的更多。
这事,怕是不成了。
李陵示意小安子让无干人等退下,然后说道,“吴国公祖上为国捐躯,实在令人敬服。不过,吴国公可回家同你那老妻,或者儿媳问一问,朕对她无有感情,也不妨碍给她封赏。不过,朕从未与她同房,她腹中孩儿是从何而来?朕实在不解。”
37
“什么?!”
此言一出,吴国公瘫倒在地,震惊之余痛哭流涕,磕头请罪不止。
次日,吴国公夫人递牌子进宫。
国丧结束后,每每有吴国公府的牌子递进来,都被李陵拿去叫人烧了。
这一回有陛下恩旨,吴国公夫人与世子夫人进宫,同里仁宫的吴氏抱头痛哭。
吴氏当场就要自缢,被宫女嬷嬷劝下。
宫里住了这么久,吴氏身边的人被彻底换掉后,她怀孕五个月的事儿就再也瞒不住了。
上回偷偷请母亲外头弄堕胎药,但不知为何,母亲总也不进宫。
再见亲人,吴氏得知竟是陛下的意思,她羞愧的根本活不下去,不是为自己,也要为了吴国公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去自尽。
为首的女官板着脸说道,“陛下口谕,不准娘娘寻死。娘娘若没了,吴国公府要陪葬,那圈禁的废太子亦难逃一死。要死,也等孩子生出来再死。”
吴氏崩溃,几乎要疯,不可思议地盯着那个女官,挣扎着大吼大叫,“什么废太子!我不知道!你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