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零卖红糖(118)
自从王翠枝的事儿发了以后,范永一直在讨好他们母子,可她对这个男人冷了心,哪那么容易热乎过来。平时见了这人她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他们也一直是分开住的。没离婚是因为一来现在虎头还小,要是她们离了,她怕范永马上再找,虽然说房子的产权给了虎头了,可是人家后娶的要住进来,好象也不能说就把人轰出去的。要是对方也惦记上房产,虎头可不就危险了。公公现在看着是疼虎头,但也是因为这是他亲孙子,如果后来的也生了孙子呢?未必就愿意为了虎头和人家撕破脸了。可她这个妈总是亲生的,不能不为虎头着想。二来,她现在说起来,是范家的儿媳妇,住在这里用范家的房子卖包子都算名正言顺的,要是离了婚,说起来总有些没底气。她也不想和虎头分开住。住在林家那也是亲戚家,也算是寄人篱下,不如住自己家踏实。她要是搬出去,要是范永后娶的住进来,他们要是搬回来就不容易了。倒不如这样,过几年再说。三来现在的日子也过得,她每月收入不低,公公对自己和孩子都不错,公公还说把工资给她,让她做家用咧。她没要,公公是个明事理的人,对虎头也好,这就够了。老人年纪大了,合该是他们晚辈孝顺他才是。主要是她还没想好,以后要不要和范永过哩。以后要是有合适的,就处处,要是没合适的再说。
马二哥去年在老家呆了一段时间,自从女儿说要开包子铺,今年过了年就过来帮忙了。
早上是玉米粥和猪肉萝卜馅的包子。还有泡菜,据说这泡菜,光是这坛里的老汤,也有十多年的历史咧,还是当年从林家拿回来的呢,范父自从尝过就爱上了这口。
到了饭厅里,范永已经勤快得把碗筷摆好,把粥给大家都盛上了。
“亲家,虎头他妈做饭是越来越好吃了。”范父落了座,在饭桌上不吝于对儿媳妇的夸奖。
“多亏了她姑,她姑家的小叔子是个仁义的,这些年没少帮扶我们老马家啊。”马二哥说起这门亲戚,还是很自豪的,林家的人不但有出息,对亲戚也好。他老妈当年眼光好啊,找了这么一门好亲家。
“是啊,林亲家一家子为人,那是没说的。“范父也附和道。
“妈妈,中午吃糖醋里脊吧。爷爷,叫上舅舅一起吃好不好?”虎头喝了一口粥,问道。他有段时间没吃糖醋里脊了,怪想的。他也想小舅舅了。
马媛媛的弟弟马成成,当年的小话唠,去年考上了清大的新闻系。他没住校,但也没有住在范家,而是跟着他姑住在林家。平时是跟着林二嫂吃。马媛媛是想让弟弟跟着自己的,林二嫂没让,马成成也愿意跟着姑姑住,说更自在。
“媛媛啊,那中午就做这个吧,我中午回来的时候正好叫上成成,把肉买回来,顺便再买点骨头,做个酱骨头怎么样?”范父连忙说道,可这是亲孙子,大孙子想吃,那必须得满足啊,儿媳妇不要他的钱,家里的米面油盐菜肉的他就包了。他也想着吃酱骨头了,儿媳妇做饭的手艺是她姑教 的,不比饭馆差,他这两年总算有口福了。想吃什么了,买回来,儿媳妇自然会做好。
“好。都听爸的。”马媛媛扒了一口饭,答道。
范永坐在饭桌上的一个小角落里,看到马媛媛的碗空了,赶紧手疾眼快的把碗抢了过来,给她把粥盛上。
林家在京城的饭馆生意自开张后就是红红火火。二旺没在饭馆里帮忙,而是开了一个中医诊所。地方也是现成的,东城的院子没住人,拿来开诊所正合适。
这些年,林建国陆续投资了不少企业,对他这种开挂的气运之子来说,不需要另辟蹊径,只要按照无数穿越文总结那样,按部就班的当一个捡钱机器就好。
八零年,林家屯,老林家是张灯结彩,到处都是欢笑声。这天是林妈妈的生日。
林家的房子刚翻盖完,是四套联排的小别墅,他们兄弟四人,一人一套。
林家兄弟四个大手一挥,席开二百桌,现在不比多少年前了,那时候粮食少,想请顿洒席都不敢太张扬。也该痛痛快快的给老妈做个寿啦。
林家屯的人差不多全到了。甚至有好多外嫁的闺女都带着男人和孩子回来了。老林家日子越过越好,他们能在宴席上有个位置,在婆家面前也是一份体面哩。林大嫂和二嫂娘家人还有建设的岳家人也差不多都来了。桂花带着老公和桂喜也回来了,桂喜高考成绩不错,也上了京城的大学。这次和小壮他们一块特地从京城赶回来,给林妈妈祝寿的。
看到手里的红包,大家惊呆了,林家放话说,不收礼金和礼物,人来就好。本来大家也没当回事,只当是人家客气,这些年,大栓子家虽然一直在市里混,但是对村里也是做了不少贡献的。象罐头厂的销路,供销社这块,就是走的林家的亲家的关系。大棚种植技术,还有好多种子,也是建国托人弄回来的,想必也是花了不少的人情呢。村里要有人在市里受了欺负,找到大旺和三壮,能帮的他们也没含糊过。后来林长征又特地通知一遍,说不用送礼金和礼物,林长征这些年,在村里的威望是没说的,那些困难的年份里,好多事,如果不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未必还有今天。他说不用送,那就是林家真不想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