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零卖红糖(117)
她哥, 也不答理她了!
本来她爸就气她要拆散哥嫂一家, 对她有意见 , 没想到,她哥也有意见 了。她以前又没见过嫂子和小侄子, 她从小可是和翠枝一起长大的, 俗话说, 见面三分情,这常见面,可不就亲嘛。当年他哥下乡那天, 翠枝抱着她哭了一晚上, 她到现在还记得。她自己嫁给了爱情, 她也希望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开门,开门。”范晴晴使劲儿拍打着她家的大门, 没想到乡下的女人一看是她, 立马把门又关上了, 气死她了。
终于, 又听到脚步声。
“大哥,你来了,刚才那女人竟然不给我开门。”她就知道,她哥会来的,这可是他们老范家。
“你走吧, 我不想再看到你。”
范晴晴惊呆了,是他哥的声音!
这是发生了什么?
范永心里对妹妹是有气的,爸爸下放了,他下乡了,可你范晴晴可是一直在城里上班吧,这王翠枝这么多年了,一直在相亲,还一直在被拒绝的路上,其中介绍人还有老街坊五婶子,你是真不知道?一点风声也没听见?
王翠枝心里不定多得意,不定怎么笑话他这个冤大头呢。
其实范永还真是被人给误导了,做为和书香门弟又颇家底的的范永同志两情相悦的女人,王翠枝长的自然不差,又有份正式的工作,虽然有些是男方看不上她,但是也有些是两方都不同意,或者她看不上男方的,找到一个象范永一样对她好又有家底的、小姑子也肯护着她的也不容易。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男方或者为了面子,或者怕传出去老婆多想,口径一致,都是说他们当年看不上王翠枝啦。
这王翠枝肯定是得罪人啦,还是个有钱滴人!不然他们能跑两步就能拿五块钱嘛。他们又哪里能懂哟,这世上有一种恩情叫“不嫁之恩”!
和“不娶之恩”一样,是一种比天高比海深的恩情呢。反而是还都在庆幸,遇上这么个招祸的搅家jīng,幸亏当年没成,祖宗保佑啊。
“你知道不知道王翠枝这么多年,一直没结婚,是因为别的男人都看不上她?”范永气呼呼的隔着大门说完,扭头又回了屋里。
不开,就是不开!
什么?她相过亲,还相过好几回,还 ……都是因为别人看不上?
范晴晴听完整个人都不好了,差点就昏古七。她,她真的不知道啊。
过阵子,门脸的事算是有着落了。有一个房主也是被下放刚回来没多久,想着卖了房子去外地和儿子团聚,林建国正好把门脸买了下来。门脸后面还有个一进的院子,正好住人也方便。另一套是租的。另外他准备留些钱投资一些科技产业。
这段时间,正好把东城的那套院子也规整规整,那院子里的草有的都一人多高了,还有这套新买的,也收拾出来 ,门脸都装一装。说起来这工程量就不小了。
林长征也来了信,他说他早就打算想着建个罐头厂的,各家他都私下找过了,都愿意集资。销路这块,他去县城找了红言她爹,人家现在也是县供销社的一把了。红言他爹说了,整个县供销系统是没问题,会全力支持。市里他也通过三旺找到了在市供销系统上班的马南南,通过马南南引见,市里的百货大楼也说可以进货。设备的事儿,中午陈长康请他吃饭的时候,说会帮着问一问。村里五成子的女婿,前几天带着岳父岳母回村,去了他那儿坐了坐,说他有路子解决设备的事儿。至于林建国说的各村小卖部,他也琢磨了,要是真象林建国说的那样,明年政策肯定能下来,那这条路子肯定是要走一走的。并且叮嘱林建国,看看还没有适合农村的赚钱的好路子,让他多留意。
林建国想了想,他好象忘记说蔬菜大棚的事儿啦。还有,得把他在空间种过的蔬菜啥的种子都寄一份回去,其实陆续这些年,他已经偷偷换过他们村一些蔬菜的种子了,比如常见的大白菜,萝卜,小麦,玉米等等,但是也有些没有换过的。
七九年chūn天的一个早上,范父刚从chuáng上爬起来,穿上衣服。
“爷爷,姥爷吃饭啦。”孙子虎头在厨房扯着小嗓子喊道。
“好咧。来啦。”
马媛媛没有和范永离婚,她去年一直在林家帮忙,忙着跟她姑学做饭的手艺,林家要开饭馆,建国叔说咧,她把手艺学好了,也可以开一个,也不知道林家哪里来的那么多菜谱,听说好象是建国叔得到一位高人真传咧。她也不贪,就想着学一个做包子的手艺得了,她姑还教了她不少拿手菜,说是给家人做饭用的着。不说别人,虎头正是长个子的年纪。一提虎头,她也就没推辞,建国叔也是同意的呢。在公公的支持下,她把范家前院那个屋子在大街上开了道门,支起了包子铺。早上中午两顿包子,配上稀粥,怎么说呢,反正不比上班的挣的少,时间上还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