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为伊书尽烽烟事(23)

奶娘说的没错,大伯公为人严肃,一丝不苟,外公却是老好人,仁德善心。也许是血缘使然,也许是因着他话语里浓浓的关切,让我想起了在现代爱我疼我的亲人,我感觉到了他真的是我的外公,心里暖暖的。

往事莫沉吟

无论以前是什么样子,也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总之,现在我是在甄家安定下来了。一晃眼,半个月就过去了,很快就迎来了瑟瑟清寒的初冬。

虽然我是个外姓的小姐,也没有正名,可是外公的那一句“表小姐”还是有其威慑的作用,甄府里的下人并没有怠慢我。似乎我的亲生爹娘在府里是一个禁忌,也因为大伯公不喜欢我,所以大家对我大多是能避则避,也让我省心,不用勉强自己去应酬那些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亲人。

以前在柔阳时什么粗重的活都干过,现在当了半个主子,不用天天洗衣做饭,干活做买卖,处处有人服侍着,日子过得舒适了,倒有些不习惯。是的,人一旦闲下来,总是会东想西想的。

奶娘似乎是因为回到了熟悉的地方,整个人变得格外开朗,心情一好,那病竟也不药而愈了。她不像我,总是要干活的,所以,现在陪在我身边的,就只有一个年纪比我还小的叫彤儿丫头来打点我的日常起居,还有几个粗使仆妇张罗着大大小小的事。彤儿这个丫头还是外公亲自挑选的,虽人小小的,却很机灵,而且活泼可爱,总有说不完的新鲜事,即使我不会说话,有了她在身边也不会觉得烦闷。

也许因为她年纪小,而且我又是不会说话的主子,从她嘴里说的零碎事情,还有从别人谈话中拼拼凑凑,我也知道了不少关于甄家的事情。

甄家的本家有两房兄弟,就是那个不苟言笑的大伯公和我外公,而当家的自然是大伯公。置于旁支的族人,更是数不胜数,俨然一个高门大户。

大房住在甄府的东面,而二房则住在西面,据说,东面的主屋是比西面的要大的多体面得多,我也见过那么一次,的确是高屋建瓴,精致华美。不过我却更喜欢西厢的清雅别致,无他,合眼缘而已。

大房里人丁兴旺,大伯公有妻妾数人,育有三子四女,到我这一辈,已成年的除了嫁出去的五位小姐外,有排行老大的甄少琨,目前在朝中任职;排第二的甄少琪,因参与剿灭叛军不幸身亡;排第三的甄少瑸,据说是个文弱书生,轻易不见人,只窝在自己的园子里;还有一个刚及笄表姐甄若。此外的就是一些年岁比我还小的少爷小姐,甚至是我甥辈们。

至于外公这一房就简单得多了,听奶娘说,外公与外婆是青梅竹马,成亲后夫妻鹣鲽情深,共育有一子一女,自外婆去世后,便不再续娶。大伯家也只有跟我血缘更为相近的四表兄甄少棠。如今再加上一个我。

大伯公是当家的人,曾经官至太尉,世袭越国公,地位显赫。现在因年迈而退了下来,由儿子们主事。而我外公和大伯则是舞文弄墨的文人,不参与打理家族。

甄家这个复杂的关系谱,我是看了几天才记清楚的,只是记住了几个紧要的人物已经是够呛的了。可总觉得自己忘记了些什么,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唯有就此作罢,等想起来再说了。

这些天外公和大伯来看过我几次,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丝毫没有生分,让我觉得很温暖,在这个新家里并不是自己孤单一人。不过,那个少棠表兄倒是没有见过一面,据说是出外游学了。最近入了冬,天气转冷,外公年岁大了,也就少来了。我也只在奶娘的带领下出去看过他几次,不过后来有一次在罗管家的“善意提醒”下,我便识相的不再轻易走出园子。外头人多事杂,多看也无益。

只是,至今没有一个人能解开我心中的疑问,看外公和伯父对我关怀的样子,想必也是极其的疼惜我娘,而且外公也曾说连大伯公也很喜欢娘亲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弄成亲人骨肉分隔十几年不见的僵局?看来这个答案得我自己找出来。

我十分的喜欢现在住的地方,这是我娘未出嫁前所居住的院落。不算大的园子,可是却布置得很简洁大方,庭院里种满了梨花,现在是冬季,看不见梨花的身影,不过从那梨花成林的样子看来,来年定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漫妙景色了。可见,娘亲肯定是一个极为钟爱梨花之人。

还有,娘的屋子里有满满好几柜子的书,大多是诗词歌赋,杂记之类的,保存得很好。还有一些诗词的手稿,清清秀秀的小楷,隐隐的透露出写字之人的柔情,我想这应该就是娘亲的手笔。只是,在手稿下,总能看见另一个人的笔迹,用着略带轻狂的草书认真批注。

居筱亦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