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玉跟在李泰屁股后头,瞅着他进香后,从满面慈笑的智慧禅师手中签筒里抽了一条,递过去。
那老禅师是念惯了梵音,读签时候,声音自有一股沉着悦耳的韵律:
“宗悫长风破浪,好把愁眉须展开,大才大用荐将来,一条大路平如掌,凡有施为总称怀。”
遗玉眼睛一亮,她不懂禅,可也听得出这是个大吉,果然,智慧点了点头,将签文递给李泰,道:
“此签为前程有路之象,一条大路在前,王爷尽可施为,心中用事,只宜向前。”
“多谢禅师解告。”
李泰将签文递给面露喜色的遗玉,看她美滋滋地鉴了签文,然后小心收起来,跃跃欲试地要过阿生手中香烛,准备上前向头顶上面相庄严的佛像参拜进香,好也讨一张签来。
见她要往蒲团上跪,智慧突然出声道:
“王妃若要求签,不如老衲为您看一看手相。”
闻言,遗玉看看地上的蒲团,觉得有不跪而问卜的法子是更好,就将香烛又递给阿生,“但听禅师所言。”
智慧朝她合掌施了一礼,“请王妃示相。”
遗玉伸出手,平摊了手掌,智慧手里捏着一串佛珠,低头去看,须臾,抬头,一脸和气道:
“王妃身带福德,只需心诚,福德即显,万事皆可为安。”
听这两句吉言,遗玉顿时觉得,就是为每年听上这么两句好话,换个好心境,李泰捐给这寺里的巨额香油钱也值了。
于是她谢过智慧,又要了阿生手中的香烛,上前去补香,因而没看见李泰在她身后对智慧微微点头,交换的眼神。
第三四一章 阎选、熟人
上元节这天,遗玉一大早就进了宫去,恰李泰被李孝恭邀去喝酒,就约了下午酉时之前到宫外去接她,晚上两人一起到西市去赏灯观月。
一进宫,遗玉先就韦贵妃那里去报道,她来的不算早,华容殿侧宽敞的暖阁中,已有几位王妃到场,同一群品级不高的妃嫔陪着韦贵妃说话,听见门外宫女通报,说是魏王妃到了,都各自停下了话头,转脸去看,就见那橱门上的苏慕扇帷被人拨开,一名丽人款款而来。
却是一袭海棠红衫曳地,齐胸瑞锦,一条金丝攥珠带,窄袖掐腰,两鬓松松,髻若惊鸿,镂金菱花嵌碧钗,金丝香木蝉玉,一粒朱砂娥心点,更衬雪骨冰肌,顾盼之间,神采奕奕,目光所及,是将旁人都照黯。
今年宫中阎选,提前三个月就召集了各省各地适龄的名门闺秀,才女佳人,女子多有争胜之心,且今天要考量的有可能是日后要争宠的对象,故而今天在场的妇人们,都有精心地梳妆打扮,就连年老色衰的韦贵妃,都穿了一身紫红,描了花钿,扑了粉面。
若单论容貌,就是现在暖阁里,也有两三位曾经得宠的年轻嫔妃,是在遗玉之上,但有几人能像遗玉,在这样好的年华里,被尽心地宠爱,女人是水,有情则润,美的不只是一张皮相,还有一颗鲜活饱满的心。
看遗玉走近,几位年小的王妃懂事地站起身,待遗玉对韦贵妃行了礼,才又重新落座。
韦贵妃见遗玉今天肯来,面上就带了笑:
“起这么早,早膳可是吃过了么?若是没来得及,本宫让人盛碗燕窝先给你垫垫,等下先把人看过一遍,中午开了宴再吃。”
遗玉乖巧应话:“出门前吃了东西,这会儿不饿。”
韦贵妃点头:“那好,再等等几个睡懒觉的,迟些再让那些媛人过来。”
吴王妃缺席,遗玉刚好同赵聘容邻座,两人前几日在宫里天天都见,一来志趣相投,二来都是这两年才新育了子女,不管是私下还是场面上,都有聊不完的话,就凑成了一桌,品着宫里清晨采雪冲的云山黄叶,低声交谈。
盏茶后,陆续又来了几个人,把暖阁里几张红绒短榻都坐满,阴妃和杨妃称病缺席,这两位后宫大头都没有到场,卢书晴级别不够,也没能来,剩下一位荣宠正盛的徐婕妤,也因伴驾没来。
该来的人都到了,韦贵妃示下,让人到殿后去领那些三天前就进往京城参加阎选的媛人。
就隔着两道走廊,不一会儿人就被带来,遗玉正听赵聘容绘声绘色地讲着楚王家的小世子李行云调皮捣蛋的趣事,余光里一群装扮得体的女子规规矩矩地排着队走进来,她是头也没抬。
下头窃窃私语的不光是她们两个,因而韦贵妃只是看了遗玉她们一眼,便将目光转移到那群年轻的媛人身上。
“从左边起,自己先报了家门,名姓,年岁还有生月。”
遗玉这是第一次亲见后宫选婚,知道没有后世那么严谨,但听韦贵妃一开口,还是忍不住笑出声,知道的这是给皇子王孙们挑选妻妾,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查户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