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会发生什么平安不知道。但他觉得,如果君权一直那么稳固,那么这个国家最终还是会无可避免的走向衰亡。或许这个世界的历史,也会像他之前生活过的世界那样,被洋人的枪和炮打开家门,才知道自己一直固守的东西都是错误的。
如果能有一点点改变,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这个念头让平安热血沸腾。他当然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把它当成毕生的目标去完成,或许并不是不可能。
赵璨见平安若有所思的样子,眼底闪过一抹明亮的光。他没有打扰平安,两人安安静静的走出了车间。平安被外面的阳光一照,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走神了。
他转头去看赵璨,赵璨却正在看天色,“我该走了。”他说。
平安有点反应不过来。但赵璨没有追究他在想什么,平安也就把那些念头都抛诸脑后,“我送你。”
送走了赵璨,平安的生活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但硬要平安说的话,他觉得好像又有了一点不同。他变得更加积极了,不管是融入众人之间,还是学习新的技能,以前对他来说可有可无,更像是用来打发时间,根本没用多少心思,现在却不一样了。
受到赵璨的启发,平安首先想到的,自己能够做成的改变是:活字印刷术!
现在所有的印刷都是雕版,总有些麻烦的地方,比如一旦雕版某个地方或是某个字损坏,那么就不能用了,需要重新制作,非常浪费时间。
而且平安是到了这里才知道,雕版并不是在木板上凭空雕刻,而是将写了字的纸贴在木板上,然后一点一点削掉多余的地方,这项工作非常考验工人的技术,不是熟练工人,出错的频率很高,费时费力还费材料。
而且每一页文字都要单独刻一块书版,也是非常庞大的工程量。另外对经厂这样的地方来说,他们并不需要批量印刷,所以书版刻出来,使用过几次之后就只能放置起来。储存也是一个难题。
总而言之,跟活字印刷术比起来,雕版印刷术简直弱爆了。
嘛,毕竟是历史检验过的东西了。平安毕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占了大便宜了。
不过平安忘记什么时候在书上看过,事实上在活字印刷术刚刚出现的宋明时期,因为印刷业高度发达,事实上雕版印刷可比活字印刷普及多了——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当时出版业太发达,同一本书的印刷量极大。对于江南那些遍地开花的小作坊而言,只要有几本书的雕版,就能年年印年年卖,根本不需要制作活字。
而因为是印给普通人看的,也不必追求精美,甚至就算有错漏也不在意。所以才会出现各种版本的书籍,福建本,江南本之类。即便后世收集古董,这些产地不同的书籍,价值也截然不同。
国内的行情就是这样,因为人工成本够低,所以新技术出现之后,往往很难立刻就受到重视。
这也是为什么活字印刷术最后是传入欧洲之后,出口转内销回到国内才重新受到追捧的根本原因。
如果平安是在民间,还真不敢想这事。好在他现在是在皇宫,全天下顶顶富贵,所有的东西都要用最好的,还必须是自己生产才最好的。所以围绕着皇宫,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除了伺候主子们的几万宫女太监之外,还有隶属于二十四衙门的几万工匠,精益求精的琢磨着自己的技术,为宫中的主子提供最顶级的服务。
这才给了平安研发活字印刷术的土壤。
刷印匠中技术最熟练的工匠姓周,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事实上他的眼神已经大不如前,但却没有退休,因为他已经全凭“手感”来进行工作了。在他脑子里,背下了几十本书的阳文刻板,根本不需要看,只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刻就可以。平安每次看他雕版时行云流水的动作,都觉得是最美的艺术。
最妙的是刻出来的还是标准的馆阁体,平安相信,即便是最自恃书法的文人来写,也做不到这样的标准。
有时候想想自己要用新的技术来取代这些充满美感的东西,平安心里也会产生几许怅然。当科技高度发达,已经可以替代一切人工之后,这些美必定荡然无存。
然而周匠人却完全没有平安这样的伤感。
平安试探性的对他提起活字印刷术:“把每个字单独刻出来,要用的时候挑出来排版,不用了就再放回去。是不是方便很多?”
周匠人忍不住一拍大腿,“着啊!这个法子好,怎么我们之前竟没一个人能想到呢?还是你们年轻人的头脑灵活!”
这接受度也忒高,平安有点儿愣神,“额,那以后可能都不需要您这么雕版了,不可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