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第一个要抢的就是粮草!
嫁妆队伍里,最长的,走的最慢的,护卫最少的,最容易抢的!她最喜欢的!就是粮草!
姜武点头,“好。”粮车也最好抢。因为粮车普遍不大,也不会用太好的马,都是走惯了路的驽马,蹄稳,跑不快。
第二个,就是行李中占比重最大的织物,也就是布。
这些里面可能有珍品,但大半都是普通品,立刻就可以拿给商人卖掉。
第三就是黄金和钱。
姜武一一记下后,剩下的就是要考虑在什么地方抢比较好了。
她不打算让姜武的人满世界去打听其他国的公主都走到哪里了,这个太费人力了。
她觉得,不管哪里的公主,最后肯定要进凤凰台的嘛,那就在凤凰台前的必经的道路中选一条好了。
姜武就派人跟上商人,去看一看这些路,然后从中选一条来设伏。
此时他们已经靠近鲁国边境,再往前就不是鲁国地界,该进入梁帝的国土了。
姜武问了她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你要我现在回去吗?”姜姬愣了一下,凭心而论,她不该叫他走,他也并不想走。
虽然计划上,他应该回去了。
但这段时间他们的感情变得比之前更好一点了,她决定要去凤凰台后,那些出现在二人之间的分歧和冷漠现在也不见了。
所以,她开始为他不必回去找理由,比如抢劫的事刚布置下去,她需要他在这里遥控指挥啊。
但在她还没有回答之间,鲁国紧急送来一封信。
姜旦在殿上被人威逼,或者说,他在殿上被所有公卿逼问。
然后,他命殿前武士把逼问他的人都抓去杀了。
共砍了七十四颗脑袋。
金潞宫前血流成河,殿前玉阶都变红了,留下了再也洗不掉的痕迹。
她说:“你必须立刻回去!支持阿旦!”
这样才能把坏事变成好事。
一个会杀人的大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手中的刀可以杀更多的人。
姜武也没有多说,留下亲信给她当护卫,带着人走了。
她命队伍停下送别他。在他走后,她停在原地五天都没有动。
……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第502章 幼虎
姜姬在很早以前就考虑过怎么叫姜旦独当一面。当时虽然还没有凤凰台上的事, 但她可不想一辈子都在乐城这方寸大小的地方转悠,等鲁国事定,她是无论如何也要去外面看一看的。
到那时,姜旦和姜武必须能控制住鲁国。尤其是姜旦,他虽然是个摆设, 但这个摆设也要能唬得住人才行。
但古今中外, 学习和成功当好一个大王(皇帝)之间是没有直通车的,不管是她还是古今中外那么多企图教出一个出类拔粹的好皇帝的老师们都失败了,她和他们一样, 不知道怎么才能有效的教会一个人怎么当大王(皇帝)。
但她能教会一个人怎么行使权力。
权力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真实存在。她对权力的体会是,它不是一件活物, 却胜似活物,它具备人性中所有的劣根性,而且从不加以掩饰。
如果一个人得到权力后做的是好事, 那也只是这个人在做好事,并不是说明他手中的权力是个好东西。换一个人去掌握,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历史上权力滥用造成的恶果比比皆是, 权力得到的好结果却凤毛麟角。
可见, 它是个本性为恶的东西。
可它也有弱点。就是支撑。权力从不单独出现, 它需要强大的武力做为基石,谁拥有范围内最强大的武力,谁就拥有同等范围内最大的权力。
可以说没有武力就没有权力。
姜旦与姜武, 一个有权力,一个有武力。二者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在她的设想中,这二人能够互相配合就万事大吉。
当然,这两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如乐城大半的人聪明。她也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所以一开始就没考虑过怎么把他们教得更聪明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事,而想的是怎么让他们更令人畏惧。
这个世界是崇拜君子的。
君子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大多数理解都能解释为一个意思:以德服人。
就是说,两边对战,一边动武:野蛮!一边靠嘴炮:高明!
不是说这世上没有靠嘴炮赢得的战争,还有靠嘴炮瓦解一个国家的呢,她又不是没见过。但大多数人都达不到这个高度,可他们已经被洗脑了,认为凡是需要动用武力的,都是野蛮人,未开化,不文明。
蠢就一个字。
她对文明的理解是:在我的地盘里,你们都要以我的正义为正义,以我的法律为法律,以我的文化为文化,以我的美德为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