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玉瑶见陈母要板脸,连忙摆手说道:“下回我就空着手来,陈大娘别嫌我烦就行。”
陈母这才笑了,给殷玉瑶冲了碗红糖水,先提起了工作的事:“上回你和秋丽提到省城出版社的事,我又去找隔壁王婶让她和她妹夫多打听打听,正好前儿传消息回来了。说是招画小人书的,但也是临时工,每个月十元钱基础工资,不管吃住,但每画完一册单独给三十块钱奖金,各类票之类和正式工一样,不过最慢两个月就要画完一册并且通过审核,否则就要取消合同。”
陈秋丽盘算了一下,搭茬道:“合计每个月二十块钱,工资倒是行,可惜就是不稳定。现在各省出版社都尝试着出小人书,但是谁也说不好能出多久。”
殷玉瑶想了想说:“我明天先去试试,成不成再说。”
陈母回屋里拿出一张纸条递给了殷玉瑶:“这是省出版社驻咱们德南市办事处,你去了以后找李秋生,他负责咱这边的书刊审核工作。”
殷玉瑶拿着纸条就有些坐不住了,忍不住问陈母:“大娘,从咱们县骑车到市里得多久?”
陈母往外一指:“倒是不远,从咱县城大街往南骑,过了那些麦子地就到市里了,骑车也就四十多分钟吧。咱们德南市这么多区县,咱是离市里最近的,要不是那些麦子地隔着,估计咱也是市区了。你要是急着去你骑秋丽她哥的车子去,下午让他走着上班就行。”
中午刚眯了一会觉正准备去上班的陈舒城:“…………”
殷玉瑶含笑朝陈舒城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也顺势站了起来:“谢谢大娘,我在县城里有个阿姨,我上午正好带我弟弟去她家串门来着,中午吃了饭是借了她自行车来的。”
陈母看了眼屋里的钟表,才一点多:“你是想现在就去?”
殷玉瑶点了点头:“工作的事一直悬在我心上,赶早不赶晚,我想现在就去问问。”
陈秋丽送殷玉瑶出来,陈舒城有些无奈地看着陈母:“妈,你别动不动就把我自行车借出去行不行?我走路去得半个小时呢。”
“我这不是想拉进和玉瑶的关系嘛!”陈母站在门口目送着殷玉瑶骑车离去的背景,用胳膊肘撞了撞陈舒城的肚子:“儿子,你不是想找个天仙嘛?我看玉瑶就长的挺天仙的,我帮你说说?”
陈舒城摆了摆手,笑的很无奈:“妈,你就别操心了,殷玉瑶看不上我的。”
虽然只见过两次,但从殷玉瑶的只言片语中,陈舒城已经察觉了,她的心压根就不在这县城里。
“她的志向远着呢。”
第21章
殷玉瑶按照陈大娘说的路线一路向南,现在无论是市县范围都不像后世那么大,从县城通往市区就那么一条大路,她也不怕迷路。
殷玉瑶骑车速度快,半小时就到了市里,她掏出纸条看了看出版社地址:二马路五号。下车一打听,拐了个弯就看到了山北省出版社驻南德市办事处的牌子。
殷玉瑶将自行车锁好,刚推开门传达室的大爷就出来了:“小姑娘找谁?”
殷玉瑶立马露出了乖巧地笑容:“大爷好,我是来应聘的,我找李秋生。”
“找李主任啊。”大爷往走廊东边一指:“第二间办公室。”
殷玉瑶道了谢,对着玻璃略微整理了下刘海儿和衣裳,这才走到第二间办公室门前。
****
李秋生桌上摆着一堆画稿,他挨个翻看,越看越有些头大。出版社今年年初下发了要发行连环画的通知,其实也不只山北省一家出版社,全国各省出版社都有这一项任务。
可这任务听起来容易实行起来却难得狠,如今识文断字的人都不算多,大部分是文盲,而会识文断字的人里面会作画的那就更少了。偏偏如今会作画的基本上都是建国前出生的人,而这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下放了,有的不在了,有的压根就找不到人。有名有姓还能找到人的又不一定都住在山北省,人家别的省份也需要画连环画,他想请人都请不到。
他接了这个任务快半年时间了,就找到一位会画人物的老先生把《三国演义》接过去了,忙活了两个月终于一本《孟德献刀》通过审批发售了。
上面领导对这个结果满意又不满意,满意的是老先生画的不错,出版后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和喜爱;不满意的是他李秋生的工作进度实在是太慢了,人家别的出版社都有出十几本《西游记》系列故事的了。
李秋生想到上午副
社长在电话里的批评,在看看桌上面试的人交来的试用画稿,忍不住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这些都不行啊,人物面容就能看出眼睛鼻子嘴,没有表情不说,身体还不协调,配色更是乱七八糟。
这一张张还是他们精心雕琢才交来的,那让他们画一本得成什么惨不忍睹的模样啊?到时候白浪费出版社的工资、纸张、笔墨、颜料不说,还交不出来能出版的画稿。若是再找不到人,看来就得往上面打报告,看能不能从下放的人里面找一两个能画画的,只是这手续想想就繁琐的让人头疼。
李秋生有些心烦意乱的将桌上的画稿收了起来,喊了声旁边办公桌的小伙子:“小张,把这些画稿送些废稿处理处去,再领些画具回来。”
小张应了一声,过来把画稿收走,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几声清脆的敲门声。李秋生不抱希望地看了眼办公室房门,就见小张将门打开,一个穿着格子衬衣,扎着两个麻花辫,背着一个军绿色斜挎包的漂亮姑娘站在门口,脸上带着盈盈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