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番外(1121)
第二重原因,便是抛开兵事的政治思虑了……
李复的谋士们告诉他,如今既据洛阳,便该进入政治博弈的阶段了。
在众谋士们看来,李复若要为之后顺利登基铺路,此刻冒险强攻京师便是下下之策,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宜选此一条路。
时至今日,最好的办法,便是借占领洛阳之便,向京中女帝施压,迫其主动让位,并废黜那个难当大任的太子李智。
但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尤其是废黜太子这一条,这其中牵扯着诸多利益与人心算计。
而李复在此之前声名不显,此番他起事突然,截止眼下,支持者并不多。
他若想名正言顺地入主京师,便需要各方势力的支持,这些势力中,不单包含手握兵权者,更少不了那些可操控人心舆论的官员与士大夫们。
李复自然便想到了士族之首的崔氏:“……京城崔家可有回信没有?”
先前,他们让那崔六郎送了封家书去京城,借此提醒崔家及时表态。
一名幕僚神情复杂地摇头:“回王爷,尚无回信。”
李复皱了下眉毛,嘀咕道:“那崔据果真不在意孙子的死活?”
那么大一个孙子呢,说不要就能不要?
李复这般嘀咕着,忽然就想到了那玄策军上将军崔璟……那样顶顶出色的长孙,崔据那老东西都能说除族就除族,何况是一个纨绔次孙呢?
若是这么一对比的话,竟觉得,纵是将后者扔了喂狗,也不足为奇了……?
至于那余下的二十九名崔氏族人……李复一想到这茬,就觉得十分头疼。
这些崔氏族人中,过半是年轻子弟,余下一半则是正当有所作为的鼎盛之年,李复将他们引见给军中谋士,试图让他们参与到谋事之中——
但十余日下来,一众谋士们给出的总结,却是出人意料,用谋士们的话来说,这些崔氏族人的确各有所擅——有人擅长纸上谈兵,有人擅长目空一切,有人擅长意气用事。
除了所擅不同之外,他们也有一个共通点,那便是自尊心都极强,区别只在有的人是明晃晃的强,有的人是暗戳戳的强。
而因自尊心过于泛滥之故,每当议事之际,有分歧出现,他们当中便多有人忿忿离场,拂袖而去,甚至很多时候这分歧只出现在他们自家人当中……
很生动地诠释了何为,本领虽然没有,脾气却是管够。
范阳军中众谋士对此很是瞠目结舌,并感到由衷的困惑——清河崔氏……就这?
此外,在众谋士们看不到的地方,这些崔氏族人们,也给人带来颇多“惊喜”。
范阳王为表对崔氏的重视和尊重,在见到崔琅等人的头一日,便多加礼待,且有【诸位若有需要,还请不吝开口告知】之言——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首先是范阳军中的厨子们,狠是体会了一把被支配的恐惧。
在军中安置下来之后,崔氏子弟中不知哪个人才,先拟了足足两册菜单出来,写明了所需食材,烹煮方法,又标注了他们每个人的饮食口味喜恶。
厨子们拿到那菜单时,只觉大开眼界,上面好些东西他们甚至闻所未闻。
而饮食只是冰山一角,那些崔氏子弟们的喜好也半点不曾遮掩客气,今日有人要一只雄伟善战的蛐蛐,明日有人要一只品相上佳的翠鸟……
蛐蛐寻来了,翠鸟也提了几只来,但要翠鸟的那位却屡屡摇头,含泪说“不像”,再一细问,方知他在清河时养了只翠鸟,甚得他心,他思念成疾……
偏此疾已叫军医看罢,的确不是装出来的,是真病了,为了一只鸟。
李复每日听着这些破事,简直头都大了。
而经过反复的试探与观察,他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这三十名崔氏子弟,全是百里挑一的废物。
这些人用是用不了的,如此便只剩下了一个可取之处,那便是他们本身的价值,也就是他们的崔姓。
可眼下李复听闻崔家没有回信的意思,于是便连这一点价值,也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李复心中实在没底,他不禁想,若崔家果真不要了,这三十人他又当如何处理呢?
杀了?此举无疑会开罪崔家……他入京在即,树敌需谨慎。
放了?这样岂不显得他太好说话,很好拿捏?之后如何服众呢?
留着?然而这帮人养起来,不单费钱,还很糟心……
李复对此十分发愁,花了大力气带回来的人质,竟要砸手里了不成?
李复的苦恼,在崔琅预料之中。
早在很久之前,崔琅便悟得了一个道理,若想不被人利用,实则很简单:只要做一个毫无用处的人,那么便无人能够利用得了你。
很显然,他带来的这些族人们,都很擅长避免被人利用。
此时,一名少年子弟手中捏着桂花糕,很是惴惴不安:“六哥,族中是不是当真不管咱们了?”
因太过不安,他时常化忐忑为食量,人已胖了好大一圈。
颓然地靠在矮几旁,借酒消愁的中年男人则道:“六郎,今已至洛阳,是时候该动手了吧。”
吃桂花糕的子弟闻言嘴一瘪,险些要哭出来——当人质的日子已经很难了,身边还每日杵着一个刽子手,这感觉谁懂啊!
“叔父,不可……”一旁,斜躺在榻上的崔尘勉强支起上半身,面色苍白却仍旧坚定:“待侄儿病愈,定能想出脱身之策……”
崔尘已病了七八日。
他病倒的原因十分感人,经军医诊断,乃是忧心过度,思虑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