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踹掉冤种爹,皇位我来坐(399)

作者:晋西甜 阅读记录


谢宁认真看过,又看向两个对照组。最后评判道:“二人皆非善茬。”

诸葛盈:……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她又问:“先生以为,这封信可是其中一人所写?”

为了不叫谢宁知晓二人身份,诸葛盈特意只撕了其中一页,免得辨别的先生先入为主,带有刻板印象。

因此谢宁全然没有受到外在的影响,只是实事求是:“我有九成把握,这封信是右边这人所写。”

诸葛盈定睛一看,见是那本文集。这麽说,是晏君乐?

谢宁不是无的放矢之人,既然她说是九成把握,在诸葛盈眼里,和十成也没有区别了。她若有所思起来。这有两个可能,当时父皇没有自己写信,而是交给了晏君乐来写,或者是,晏君乐先斩后奏,当时父皇还不知道此事。

诸葛盈心里是惊涛骇浪,她忽然发现一个问题,父皇和晏君乐的关系,远比她从前了解到的更複杂。

他们不仅仅是因为韩氏相争的情敌,不仅仅是互戴绿帽的关系,还有其他关系。或许他们早有往来。

而且是暗中往来。

晏君乐发家,并不是在太上皇时期,而是在皇帝时期。诸葛盈原先还以为,晏君乐能够当成首辅,是因为皇帝看在韩氏的面子上,加上晏君乐也确实有几把刷子。但主要原因还是韩氏。朝中势力在没洗牌之前,文官群体的确很大部分是晏君乐掌控的。毕竟他是一朝首辅,一人之下的,掌握了文官势力。

但如果不是因为韩氏呢?如果晏君乐早就和皇帝勾结在一起呢。

建元年间,宣明太子势大,根本不会有夺嫡之争,宣明太子就是民之所向,衆望所归。当时的二皇子存在感十分薄弱。

如果是晏君乐先出现在二皇子身边,撺掇他去争呢?晏君乐是诸葛盈的死对头之一,她也了解过晏家的家世。

晏君乐他爹那一代,晏家就萎靡不振了。就指望着晏君乐这个天资奇高之人力挽狂澜。晏君乐要是想以最短的时间做出点东西来,只能想些歪门邪道了。

当然,品性好的人可能不会走这一条路,反而想办法脚踏实地日积月累。比如大理寺卿刘煜、如今的都察院副都御使管渊,都是从贫民走到现在这一步。

可显然,晏君乐就不是什麽人品好的人。他走歪门邪道,才是应有之义。

可宣明太子本就衆望所归,身边更有裴初骤这样的骨肉之交,就是晏君乐凑过去,连口汤都分不着。但另一个皇子在兄长的阴影下,隐形太久了,根本没有一争之力,也不想争。

晏君乐必然只能站二皇子,并且怂恿他,鼓励他去争。

这就说得通了。站宣明太子,并无好处,站二皇子成了,却是从龙之功。他这种人,绝对会去搏一搏的。

诸葛盈想透了这些,就明白过来了。为何皇帝在掉换公主案中,必须在韩氏和晏君乐二选一的时候,会抛弃韩氏,保住了晏君乐。

她还当自己有多麽聪明,以为是她劝晏君乐放弃韩氏,韩氏为了儿女才甘愿认罪。当时皇帝的反应太过平淡,诸葛盈只以为是因为他备下了死囚,换走了韩氏,才会如此。

她完全是根据后面的情况推断前面。

可事实并非全然这样。

皇帝是因为早与晏君乐同流合污,才保晏君乐的。他不能不保他。或许二人在韩氏上有些互绿的情况,但晏君乐手中有皇帝的把柄,皇帝投鼠忌器。

怪不得,怪不得。

诸葛盈吓出一身冷汗来。以晏君乐的计划,差不多就是遥控了半个朝堂,再加上皇帝忌惮他,还有一个韩氏从中美人计迷惑皇帝。再过几年,也不知道江山是不是要改姓晏了。

她就说,怪不得皇帝没有杀晏君乐。以晏君乐掉换皇室血脉的关系,也不至于一点也不收拾他。可他只是降成了吏部侍郎的官职,还操控了周霜在内阁为他摇旗吶喊。

这麽说,自己将韩氏偷走,还无意中破坏了他们暗中的同盟关系。

皇帝肯定对晏君乐更恨了。他们是同盟没错,但是害死宣明太子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如今皇帝九五之尊,定然眼里更揉不得沙子了。晏君乐敢从他身边偷走韩氏,在他看来肯定是觉得晏君乐拿着把柄要挟他。

呵呵。狗咬狗一嘴毛。

诸葛盈猜了这一堆,还需要验证,在建元年间,晏君乐和皇帝的关系如何。

她收了收神,拿起了信,对谢宁一行礼:“我知道了。有劳先生了。”犹豫了一二,又道:“此事的确不同寻常。还望先生为我保密。”

谢宁淡淡笑了:“今日我不过是指点了一下你书法,有什麽秘密可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