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青卷白云:女翻译与王维+番外(94)

作者:青溪客 阅读记录


“不知法师眼中的‘当下’,是什么呢?”

“才子的谈笑与诗章,道家的光明和清静,曲江的春水,雁塔的夕照,镜里青鬓无斑,道气绵绵不死,都是我眼中‘当下’最美的景致。可这‘当下’呵,我越拼命去抓,手中就越发漏得一无所有。明晚我还可召他们作诗,可作的诗,也不是今日的诗了。我不知道我在等谁,也不知道还有谁要来……”

我听着她这一番剖白,大为震动。公主是天下最为尊贵的金枝玉叶,然而在面对时间、宇宙这些宏大的概念时,她心头的清冷彷徨,亦与寻常人毫无二致。我思忖片刻,谨慎答道:“明日之诗,固非今日之诗,但经过百年风雨漂染,在百年后的读诗之人看来,却都是一人一时之作,无甚分别。可见世间虽无恒常之事,但将目光放宽到百年、千年、万年,定论却自然不同。法师只须寻到自家眼中的‘恒常’即可。”

公主望了望我,笑了:“小女郎,你这番谈玄之能,是王十三郎所授,还是天生便有?”

长安的春夜并不算冷,公主索性同我一样坐在地上。廊下温软的风吹过,花丛中细小的花苞在风里缓缓绽放。

我矜傲笑道:“皆是我自家习得,与王十三郎无涉。”

公主拊掌笑道:“善!善!我们身为女子,总要有些骨气才好。不过王十三郎待女郎们一向颇多同情,与俗世男子不大相似。”

“王十三郎他……世上当真有《郁轮袍》这首曲子吗?”我鬼使神差地问。

《集异记》中说,岐王令他怀抱琵琶,穿伶人衣裳,在公主面前弹了一曲《郁轮袍》,使得公主惊艳不已,将京兆府解头的名额给了他。我虽与王维相识多年,却从未问过王维本人。盖因我只怕此事确有,而万一这事在他心中又算不得太光彩,我问起来,便不大好看了。

“自然有。”公主抱膝望月,容色一派平静,“那首曲子是我偷听到的。兄长那日并不知我要去他宅里……我进了大门,遥遥闻见琵琶声,一时竟什么都忘了,蹑着脚走到堂外听着。直待曲罢,我隔着窗户就问,方才奏乐之人是谁。王十三郎怀赍琵琶,越众而出。我问他:‘你还有旁的技艺么?你可作诗么?’兄长拊掌大笑:‘阿妹,你常诵的‘妆成只是薰香坐’,‘尘心未尽思乡县’之句,便是此人手笔呀。’取笔令他誊些得意佳作来,果然,我多所熟诵——起先还以为是古人之作的。兄长……兄长已经去了……”

原来是这样的吗?我等了许久,再无下文,却见公主倚着廊柱,已经睡过去了,长长的睫毛轻颤着。

我召唤侍女,让她们为公主披一件外衣,又举步回到正堂附近,徘徊等待。过不多时,有一个身量修长的青衣男子走了出来,步履舒徐,显是在消散酒气。我只作不经意般,缀在他身后两丈左右。他走到观中花树浓密处,向我回头笑道:“这位小娘子也跟了某一路了,可是有话要说么?”

一天月光透亮,将他容颜照得分明。他年约四十来岁,生得白皙清秀,颏下一缕美髯,长相原是极佳的。只这一开口,却有种油腻的轻薄之感。我强掩心头不快,笑着扯起公主这面大旗:“妾不曾入道,但时常跟随公主修习。”

对面那人改容道:“小娘子是公主的弟子?某姓杨名钊,现在检校度支员外郎任上,兼侍御史。”

我等了他一年有余,才终于等到。熟读唐史的我,对他现今的底细可比他自己还清楚:“早闻杨侍御才干口辩俱是上上,今日终于一睹侍御风采,不胜欢悦。”

杨钊听得此语,欣然道:“小娘子未免过誉了。倒是小娘子容貌风采俱佳,在京城中也是难得一见,钊却不曾识得,想是因为钊远自蜀地而来,见识鄙陋。”

我笑道:“人皆曰杨侍御是贵妃从兄,由贵妃举荐,方有今日之官阶……”见他眸光渐转晦暗,我不疾不徐地一转话锋,“但妾一见杨侍御,才知那些都是妄言。以侍御之人才,何愁无人做那韩荆州?”韩荆州便是韩朝宗,以善荐人才而闻名当世。

杨钊靠裙带关系上位,却一向不爱听人这样说,我便另辟蹊径夸他。他果然欢喜,笑道:“小娘子虽在红尘之外,却对红尘俗事也看得通透。”

我与他互相吹捧了一会儿,表面上甚是相得。我夸赞道:“蜀中的山水灵秀冠于天下,才养得出贵妃与侍御这般人品风仪。”

他面色自得,笑道:“钊的资材虽只庸常,贵妃却真是人间所无的仙姿绝色。”

我笑道:“贵妃之盛宠,固然是凡尘女子能得到的极致。而侍御身为男子,自然也会受到寻常男子所无的恩遇。”

“多谢小娘子吉言,但钊如今在侍御史任上,已是心满意足。”

枝头春莺啼啭,细密娇婉,掩去了我与他说话的声音。我踏近一步,低声道:“妾所说的恩遇,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恩遇。”

杨钊瞳孔一缩,笑道:“小娘子说笑了。”

我轻声道:“侍御不久便将以称职迁度支郎中。明年,侍御将兼领十五余使,转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

“小娘子——”他语音轻颤,显然将我当成了别有用心的人,“钊并无这等雄心……”

我打断他:“若侍御当真有此一日,请来玉真观寻妾,妾另有话要说与侍御。”说着转身出了花丛,施施然离开。

第二日我回到家中,对着墙壁发呆。结交杨钊这一任务初步达成,我却没有感到喜意,反而有几分愧疚——对王维的愧疚。

我决意扳倒李林甫,固然是为了韦坚、李邕等许多惨死李林甫手下的冤魂,但也唯有我自己才清楚我内心深处真正的动力。虽然我与李适之的关系结局堪称惨烈,但他曾经对我的珍视和宽纵,都是出自一片真心。他以知己待我,我也想要以知己的立场,去为他做一些事情。连他的儿子李霅都在迎灵的路上为李林甫所杀,我没法安坐静观。

此外,我与李适之是不错的酒友。在幽州相处的那两年,我也曾和他一起尝试新酒,琢磨什么样的酒该配什么样的酒杯。我借用《笑傲江湖》中祖千秋对令狐冲所言,告诉他梨花酒当配绿玉杯,玉露酒当配琉璃盏,他也听得兴致勃勃。

于是,这一日,我破例备了一壶葡萄酒。王维回到家里,闻到酒香,问道:“今日有什么好事?”

“每日能见到我的郎君,便是最大的好事。”我笑道。

王维唇角一弯,笑道:“我已经识得你十余年了,仍然每每惊诧于你口齿之甜。”转过房中一幅绘了山水的锦屏,去换衣裳。

我望着那幅他绘制的嘉陵山水——那是十年前他游蜀地之后所作——并非没有懊恼。便与王维做一对寻常男女,不要冒风险,不要卷入朝局,难道不好么?

王维换了衩衣出来,拥我入怀,一时没有说话。我将头埋在他的怀中,嗅着他身上疏淡的檀香气味,甚觉满足。半晌,我方笑道:“我们喝酒如何?”

他颔首,取了两只夜光杯出来,将绛红的酒汁倾入杯盏,与我对坐而饮,说些闲话。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此情此景,该听你弹琵琶才是。”我说。

王维笑道:“你听了焦道士的琵琶,还想听我的么?”

我抬眸,笑道:“焦道士固然技艺绝伦,可我家郎君的琵琶,独有清致,岂是旁人可比?”

他举手投降,抱了琵琶过来,信手拨弄,指底明澈乐声有如美玉清溪,令人虽在长安城中,却忽起离尘之想。他弹了一曲,笑道:“我饮酒时,常想到……那年在幽州酒肆中,听说那是你与人斗酒之所,便特意点了一壶你喝过的乾和酒。”

我想起当年之事,不觉喟然:“你那时独自在幽州酒肆之中饮酒,定然极不快活。”上前抱了抱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