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穿成孙权未来的宠妃后(162)
作者:疏见月 阅读记录
张辽冷笑一声:“狂妄!”
他提戟而出,对面立时银枪瞬起,携着万千之势,眨眼间便同张辽缠斗到了一起。
此刻,萧张带着越来越多赶来的江东将士,截住了还在往云梯不断攀爬的敌军。山崖之上,一道琴音随风断续,支援而来的江东军却因着这琴声越发地有序而战。
曹操抬眼望去,恍惚间只觉又回到了当年。
是他吗?
然而现在已经容不得曹操去想了,他看见周边的局势在一点一点地逆转。江东一直坚守的将领显然也感受到了胜利在望,战鼓顷刻敲响,士气受到前所未有的鼓舞,一鼓作气,就要杀出重围。
此刻高楼之上,孙权也想问:是他们吗?
桃花和古琴重现,尤似当年双璧。
这个时候,孙采薇再次举起兵符,冷冷地注视着爬上来的余下曹军,道:“众将士,反攻之时已至。”
“好,那就杀他个痛快!”几人抹掉脸上的血,再次踏步向前,心中那股突然而生的绝对自信,似乎使得兵戈更利,砍起人来更是麻利,“至尊,练师,往后退,当心溅血呐!”
曹军眼中惊恐无比,只是还未来得及反应,就已在探头的一刻人头落地。
主将张辽不知去到何处,江东诸将却在精疲力尽之后依旧勇猛无比,想来除非身死,否则他们绝不会停下守护江东的脚步。
不论此刻拿着桃花与古琴的人分别是谁,他们深知这同样也是孙采薇计划中的一环,那么在生死存亡之际,便只剩下了共同作战的信念。
至于其他的,赢了再说吧!
拼杀声起落不休,不知过去多久,天地才终于静了。
静得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抬眼望去,江岸满是成堆的尸体。
孙采薇扯下一角布料,草草地给孙权包扎好了肩上的伤。她看着孙权因失血而苍白的脸,忍不住轻声问:“你可知他们为何戴着面具?”
孙权看着地上的桃花,缓缓道:“因为他们本不该出现在此?”
孙采薇摇了摇头,却又接着点了点头,目光有些复杂,“还记不记得我说过,我有一个未曾告知所有人的秘密。”
孙权点头,下一瞬,他看着孙采薇悲喜交加的目光,便忍不住有些害怕地揽她入怀,他低低地说:“你说过,等我称帝那天,你再告诉我。现在……不必说……”
否则他怕她在这么多人面前说了,便又离他而去。那是个秘密,不可为人所知的秘密。
他看向崖顶,张辽已经与那个人打到了崖顶,却依旧难分胜负。
他想,这一战,本来是输的。
然而冥冥之中,因为有孙采薇在,本来注定的事,却多出了选择。
多出了生与死的选择。
兄长……
曹丕急匆匆带着人赶来接应曹操时,曹军大势已去了。他看着满地的残骸,血气飘于鼻间,沉重得仿佛身在地狱。
四周残兵报团聚集,他着急地在人堆中寻找着曹操的身影,一抬眼,却望见了城楼上的孙权。
孙权居高临下地看着曹丕。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冬风猎猎拍打着孙氏的旗帜,曹丕就站在江岸,与孙权遥遥对视。不远处,是胜利的江东之师,正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
以后这天下,相争者,大概会变成孙权和曹丕吧。
与此同时,张辽败了。曹丕看见他顺着云梯滚下,倒在无数死尸上,虽然为他起了不少缓冲,却也还是难以爬起来。再抬头,一杆银枪熠熠闪烁,直指他身边的曹军。
曹丕眯着眼想要辨清这是何人,却只能看见那厚重的面具覆盖在他的脸上,除了这杆银枪,再也分辨不出其他。
他命人去扶起张辽,随后目不转睛地盯着江东的众人,大喊:“撤军!”
曹军往北撤去了,短时间之内,大概也不会再来了。
负伤甚重的众将难以置信地兴奋大喊:“赢了?!”
“我们江东……又赢了!”
蒋钦和周泰带着水师顺江而下,举旗高呼:“幸好有练师!我们真地赢了!”
“江东儿郎,何惧天下!”
他们急匆匆地奔上城楼,一眼便瞥见那个手持银枪的男子正站在濡须坞和山崖的交界处,而那面具之下的笑容,大概也是同他们一样,是笑着的吧!
“好熟悉的身影……”蒋钦喃喃道。
“是吧老子也觉得有点眼熟。”甘宁扶着凌统凑过来,若有所思地打量着眼前的男子,以及高崖上抚琴的那人,“就连他感觉也有些……”
这时,孙权走了出来。
“至尊。”众人相继想去扶他,却只见孙权摆了摆手,径直朝地上那把桃花走了过去。他弯下腰,伸出没有受伤的手,捡起了这把丢失许久的桃花。
他看了一会儿,也不再留恋,精准地朝那个男子抛了过去。
“至尊,那可是讨逆将军的桃花!”除了孙采薇和陈武,众人皆是惊讶地看着孙权的动作,惊呼道。
男子稳稳接住,看着手中的桃花,免不了轻笑一声,“不要了?”
他在问孙权。
孙权头也不回地说:“拿好它,别丢了。”
男子收剑归鞘,转身朝山上走去,潇洒地摆了摆手:“丢不了。”
山上那人似乎在等他,直到他走近了,琴音才蓦地止住。
两人很快消失在了这细雪的天。
隐约之间,只听得那白茫茫的山崖间,传来几声诸如:“张辽这么强,好难打……嘶……这里痛!那里也痛……别……痛……我的一世英名……”
孙采薇几乎是长舒了一口气,她看着众人身上或多或少的伤,叹道:“赢了,回师,治伤!”
“遵命!”一群人哈哈地围着孙权和孙采薇笑。
第137章 结局 上
“建安二十一年, 濡须之战,江东大捷,曹操北归, 孙权……孙权……”
孙权什么呢?
后面,又该怎么写呢?
还是说,应该写成原本的:建安十八年, 孙权率舟师抵御曹操南侵, 借箭十万,俘敌三千?建安二十一年,濡须之战,江东乞降?
孙采薇以笔杆撑着下巴, 盯着药气弥漫的屋子左思右想着。桌案上的纸页已经被她涂画得乱七八糟, 墨水一点点地晕染开去, 逐渐使人看不清原本所写的内容。
史书啊, 寥寥几笔, 就这么足够记载一个人的生平。然而所谓的争横胜败, 那些他们的波澜壮阔又极尽悲喜的人生,哪怕得以记载,却也终会有被肆意更改的一日。
那我又为何不能,写下这胜利的新篇?
孙采薇闭了闭眼,曾经周瑜说过的话正清晰地响在耳边:在这个时代为人所知便足够了。后世……但她真的可以不用在意后世吗?
从前她确实十分地在意, 后来,赤壁之时,她从周瑜那里得到了一个可以平复心境的答案, 可如今, 她却又一次地感到困惑。
她可以做到,忽略后世吗?
想不通了。
于是她不免开始盯着案角燃着的烛火看, 慢慢地神游于天外。
飘摇的火光中似是映出了以往的时光,再过不久,舒城的桃花,又要开了。
眼前的景象在她飘散的意识中逐渐变化,她看见还在不停歇地流淌着的巢湖水,水面如镜般倒映着群山,山清水秀之地,只待重逢之日到来。终有一日,他们一定可以泛舟湖上,煮酒烹茶,再论天下。
尽管还是有些不太真实,但濡须一战,江东确实因为她而胜了。虽然与曹操一战伤了些元气,但接下来拿回南郡,亦也足够。
只要再占据荆州,向北推进不过也只是时日问题。
况且,江东,或者说,是东吴。日后的东吴,还有孙策和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