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属下当即笑道:“怡河两岸百姓都在夸赞江大人呢。”
庄岳笑着放下车帘,朝属下问道:“这几日的赈灾事宜都是由阿珣负责的?”
“是,庄大人。”
庄岳不由抿唇。
皇帝回行宫途中遇刺的事,已于暗中传遍朝野。
除此之外,另有一条小道消息甚嚣尘上:皇帝在刺杀中身受重伤,情况不容乐观。
应长川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可是他这一回,竟然将赈灾的事全部交给了江玉珣,对所有朝臣更是闭门不见。
——这似乎也在无形之中印证了那则流言。
-
傍晚,庄岳准时回到行宫,将新统计出的记录农田受灾情况的急报,交到了江玉珣的手中。
见少年拿了就走,他心中不由咯噔一下。
坏了!陛下往常收到急报,都会第一时间找自己商议……怎么今日没有?
“等等,阿珣!”庄岳叫住江玉珣,确定四下无人后,终于忍不住压低了声音问他:“陛下现在还好吗?我听人说,他似乎在刺杀中受了点伤……”
江玉珣当下攥紧了急报。
他移开视线,停顿几秒后轻轻摇头说:“放心吧,陛下那里不必担忧。”
话虽这么说,可是江玉珣的语气与表情都不算轻松,甚至有几分安慰的意思在。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否认……
庄岳略为沉重地点了点头:“……我懂了。”
不,你不懂。
——江玉珣在心里默默反驳。
他将视线移到一边,停顿片刻后道:“天色不早了,世伯还是快点回去休息吧。”
“好,你也回去吧,”庄岳无比沉重地叹了一口气,拍了拍江玉珣的肩膀对他说,“若遇到什么难处或是忙不过来了,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
“放心吧世伯。”江玉珣朝他笑了一下,终于拿着急报,在庄岳的目送下回到了流云殿内。
这一路并不长,少年却走得格外艰辛。
直到进门,终于长舒一口气——
我应该骗过庄大人了吧?
遭到刺杀后,应长川并没有急着处理幕后黑手,而是将计就计把“皇帝重伤或不久于人世”的谣言传了出去,等待对方下一步动作。
这件事的真相,只有玄印监上部的成员,还有和他同骑一匹马的自己知道……
想到这里,少年不由长叹一声。
江玉珣你堕落了!
应长川装病装到底,这几日一直待在后殿之中。
江玉珣正要带急报过去,抬头却见……应长川竟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前殿。
“陛下您怎么在这里?”他下意识问。
应长川没有回答,而是挑眉向墙上看去。
怡河两岸的地图就悬在这里……他自然是要对着地图,核对附近农田受灾情况。
江玉珣:!!!
我怎么忘了这一茬?
“爱卿为何忽然叹气?”应长川的声音穿过大殿,落在了少年耳边。
江玉珣心中不由一悲。
“庄大人一直将臣当做亲生儿子般看待,臣方才却骗了他,”江玉珣攥紧了急报,无比沉痛地实话实说道,“臣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和陛下同流合污的那一天,故而觉得自己实在是堕落。”
第14章
这几日,仙游宫里的“闲杂人等”都被遣至外围,流云殿内更是空荡一片。
话音落下以后,江玉珣的声音竟然在殿上一遍一遍地回荡了起来……
前殿没有掌灯,暮色朦胧。
江玉珣稍有些看不清应长川的表情,只隐约听到对方轻轻地笑了一声:“爱卿不愧为国之忠良,果然芒寒色正。”
忠良……!
这个熟悉的词语,令江玉珣再一次想起了那日宫宴上的场景。
应长川哪壶不开提哪壶,绝对是故意的!
下一步他又要残害忠良了对吧?
“陛下谬赞了。”江玉珣立刻否认。
担心他又问自己什么,少年连忙硬着头皮上前,把急报交到了应长川手中。
同时一刻不停地汇报起了赈灾进度。
直到天子拆开信封开始细看,江玉珣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他向应长川行了一礼,正欲退出殿外。
谁知就在这时,应长川忽然开口,状似随意道:“后日巳时,聆天台将在怡河畔做法安魂。”
已走到门口的江玉珣脚步随之一顿。
大周严禁巫卜殉祭,但是前期手段没那么激进之时,仍允许聆天台为亡者安魂。
……应长川给自己说这个做什么?
夜风撩起檐间的惊鸟铃,生出一阵脆响。
江玉珣的疑惑只持续了不到一秒。
——等等!他该不会是在提醒我去砸场子吧?
-
两天后,怡河畔。
河水彻底退下,两岸百姓业已全部离庄。
离河最近的几座小村内,除了家禽、家畜都被带走被喂养妥当以外,村口还都停着一架拉满了水的牛车,以及几口不知正在煮着什么的大锅。
有孩童忍不住好奇地凑了上去:“大人,锅里面煮的是什么啊?”
驻守于此的官兵颇为骄傲地揭开锅盖给他看了一眼:“这是从你们家中清理出来的锅碗瓢盆,江大人交代要煮够一炷香时间才能拿出来。”
又有几个小孩跟着凑了上来:“煮这些东西做什么呀?”
“洪水中藏有疫毒,这样做能减少染疫的风险,”被这么多孩子围着,官兵脸上也不由多了几分笑意,“看到那架牛车了吗?”他的视线落向不远处。
“看到了看到了!”小孩们兴奋地点头。
官兵对江玉珣心服口服,早将他说过的话一字不差地记在心中:“江大人说低处的水井,也要先清掏、除淤、冲洗、静置上一段时间才能启用。所以便专程派牛车,从别的地方把水拉了过来。”
牛车旁那口水井,则被人小心翼翼地用篱笆围了起来。
说着说着,周围的人越聚越多。
不只是小孩,几乎半座村的人都聚在此地,目瞪口呆地听官兵讲完了这番话。
——与孩子不同,见家园尽毁,大人们脸上多是迷茫与麻木。
官兵说完这番话,村口忽然静了下来。
只余河风吹过林梢生出的“沙沙”声在耳边回响。
不知过了多久。
一位两鬓霜白的老妇突然捂着脸嚎啕大哭,呜咽着叫起了“爹娘”。
她的反应将儿子吓了一大跳:“娘亲您怎么了?”
另一名老妇摇头叹息:“你娘生于前朝,原本是外县人士。儿时正是因为遭了水灾,才逃难来到这里……若那时朝堂有所作为,她爹娘便不会在逃难时死于半道了……”
说完,也忍不住悄悄地抹了抹泪。
对普通百姓而言,这样的颠沛流离不分盛世与乱世。
小村紧邻怡河,几乎被洪水夷为平地。
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一路上众人仍觉前途未卜、未怀多少希望。
直到此时,村口的牛车、沸水里的碗筷,终于在无声中告诉他们:这一次自己并没有被抛弃,更不必背井离乡成为流民!
“哐——”
怡河畔突然传来一阵钟鸣。
人群中不知是谁先开口:
“聆天台的安魂礼要开始了。”
“……听说这次是由大司卜亲自主持。”
这些村民家中大多无一人伤亡,更不需要安魂,但是“大司卜”这三个字实在太有分量。
更何况,众人受巫卜殉祭之说影响半生,哪里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人背地里觉得,巫觋说的话或许没错,怡河之所以会溃,还是因为当初送的祭品不够……
“哐——”钟鸣再响。
“不去了!”正在众人犹豫之时,原本号啕大哭的老妇突然擦干眼泪站了起来,她快步走到了一口铁锅旁,“大人们,我来同你们一起添柴烧水。”
另有一人咬牙道,“我也不去了,那巫觋不是说留在家中便好吗?要是真听他的,我们早死了!”
上一篇:反派们的团宠过于强大
下一篇:回到现代后,我成了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