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平步青云路(77)
监考过程中,主考官权力最大,但因为是朝廷下派,在当地权力还是比不上本地官员。且也是为了人情往来,梁大人就算再如何看好沈锦也得顾忌其他人想法。
虽然能看得出,这些人中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偏向勋贵派系或是皇后与五皇子一脉,只分人多人少,但还是需要慢慢收集证据才是。
为首的一样从京城下派来的两位副考官,一位是梁大人的副手,欧清,也是他寄以厚望的接班人,开朝第一位榜眼,如今的翰林院五品侍讲,也是皇上希望培养成做实事的孤臣人选。另一位则是皇子派系人物陈大人,但据说在两三个皇子之间摇摆不定,至今还未下定赌注支持哪位皇子夺嫡,也是皇上打定主意,要拿来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只是这只鸡什么时候杀,还得看皇上那边怎么安排。
陈大人出身不错,只因是庶出没能继承家产,所以急着巴结上峰。除了谢国公家的小公子,他还推荐了几个其他考生,都是家底丰厚有意巴结皇子勋贵做靠山的富商出身,或是底层官员后代。
总之,没有一个是真正寒门出身。
相比之下,欧清推荐的景凌,虽然也跟皇子夺嫡挂钩,但承恩侯不掌权,领了个闲职赋闲在家,而且胆小怕事,他家虽说出了个皇后和皇子,但怎么看都不像是有胆子掺和夺嫡之争的。
欧清也是京城出身,对这些勋贵子弟素来聊熟于心,会选择景凌,想必除了他文章写的确实还不错,还有就是因为景凌那孩子是勋贵子弟中难得的赤子之心,好好培养的话未来未必不能成为肱股之臣。
当然,可能也有给皇后面子的缘故。
陈大人对梁大人还会恭敬几分,对年纪轻轻已经隐隐高过自己一头的欧清就没什么好脸色,二话不说先一步抢先拿了几份文章草草看了一遍,这才分给后面的官员,伸手又要去抢欧清手里没看过的。
欧清也柔,对于陈大人的咄咄逼人只是笑笑并不在意,痛快的分出一部分给了对方后,自己手里的也分给了其他官员传阅,自己则是拱手上前道。
“大人慧眼识珠,这几位文章都是锦绣,果然很难抉择。清年纪尚轻,见识远不如各位大人广博,就不班门弄斧了。”
梁大人深知自己副手的性子,带他来本身也不是为了考生名次,而是为了收集证据,转头看向别人。
“其他大人呢?”
他现在只想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在这么多卷子中,精准的找到那两个孩子的答案的。
科举是为朝廷选才,为皇上分忧的。如果,这些人真的胆子大到这份上,竟敢插手科举,他是一定要上报皇上,迟早要把这群害群之马拉下来的!
陈大人一马当先,一番客套后首推谢元涛做案首,其他官员也纷纷推荐自己更看好的文章,其中以沈锦、谢元涛、和一个名为苏诸的三十多岁秀才推荐人数最多。景凌虽然也有人推荐,但他文笔辞藻还是较为稚气,带着理想化是一处很明显的短处,所以落后一点。
经过一番争论,梁大人最终拍板,沈锦和苏诸文章不分先后,但沈锦更加年轻,潜力更足,定为案首,苏诸为第二名。
谢元涛因为陈大人据理力争的脸红脖子粗的,出于某些按兵不动的想法定为第三名。
景凌就惨了点,直接定为第十名。如果不是梁大人念及皇后与五皇子,寻思着皇上对皇后母子还是有几分感情存在,估摸以景凌的文章,被点到二十名开外的副榜也一点不稀奇。
而发榜这天,整个府城简直陷入了狂欢和绝望交织的海洋。来自各县的参考秀才纷纷挤占在发榜处旁边的茶楼酒楼,找不到地方哪怕被挤的站不住脚也不愿离开。
按照发榜惯例,都是从后往前发,副榜都是考生自己去看,正榜取二十人,副榜八十人,所以从第二十名开始,每通报一个,都会引起一阵喧哗欢呼,也引起一阵绝望和不服气。
因为班云庐身体还弱,如今虽好了点,也经不住去发榜处跟人挤来挤去。所以沈锦特意接了老师和老管家来家,一家人都把手头的事情放下,等在家里等人来通报。
出于期待和恐慌的复杂心情,沈家上下都紧张万分,早早的就派了大牛和几个强壮的小厮去发榜处候着,只要看到两人的名字就往回跑,只求给家里一个安慰。
“中了!中了!班公子中了!第十八名!班公子得偿所愿了!”等到半上午,一小厮带着兴奋的笑容冲了回来。
“好好好,云庐啊,你这么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没有白费啊!”沈源是家里最能体会两个孩子辛苦的,也是唯一亲手教导过两人,并报以期望的。得知自己的得意弟子终于得偿所愿,不由得老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