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平步青云路(76)

作者:胖子家的学渣 阅读记录

这可比兴水县那个做的还狠!

沈锦可不会看着这女人算计成功,就引导着刘家人来了一出“捉奸”,看着刘家二房上演一出大戏,确定刘杏儿没了翻身的机会才离开。

可真没想到,大嫂说,原本二叔是打算把刘杏儿就嫁了那个王老二算了,以后就当没这个女儿,谁承想刘杏儿都这样了还不愿认命,在一天夜里,硬是烧了家里一间房顶稻草,趁人救火时偷了家里银子,从此不翼而飞。

老太太气的病倒了,直叫着要儿子去报官府捉她,要她还银子,还要把那个不孝女关进大牢吃苦头去。

沈锦好像记起来了,之前好像有过这样一回事,说是刘家无故起火,房子烧了一半,大哥大嫂当时还在新婚,特意回了趟娘家,还支援了十两银子资助亲家建新房来着。

都那么多年了,为啥大嫂还要拿出来说呢?

原因是,有个大哥商队里小管事的妇人找刘桃儿唠闲嗑时曾经说起过,她家男人在去京城那边送货时,曾遇到一个神似刘杏儿的女人,看着过得不错,穿金戴银的,还有个京城的独门独户的小院住着。他们觉得不太对劲,这才赶回来给老大说说,别回头被算计报复了。

沈恪性子很有点沈青和陈氏性子优点的结合,热情爽朗仗义疏财,不像上一个管事那样抠门贪财,商队得到的工钱总能及时足量发放给伙计们,还有几个家里困难的受到过沈恪的帮助。大家喜欢这样的管事一直管着他们,可不想因为个不要脸的女人,弄得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沈锦眯了眯眼,心里盘算了一下。京城吗?看来,需要找人好好打探一下了。

第44章

◎解元◎

乡试过后对于老百姓来说, 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对于还要批改划分的考官来说,十几二十个人在八月时期挤在一间大厅里, 批改考卷, 忍受蚊虫鼠蚁的叮咬和高温炎热, 简直就是一种比酷刑好不到哪里去的刑罚。

主考官梁大人梁如海已经五十高龄,他三十岁中进士, 一如翰林院便呆了二十年,从一个小小庶吉士熬到现在正四品翰林院大学生掌院。不光是因为他学问做的确实不错,是个坚实的保皇派, 也是因为年轻时的他傲气又倔强,没有自己的路子, 从翰林院走去六部, 只能在这里耗尽一生。

好在,也因为他这个软硬不吃,轻易不受人拉拢的性子,让他进了当时还是丞相的秦池的眼, 在秦池登基后迅速成了帝王心腹, 孤臣一名, 把持着翰林院不被其他党派入侵, 专心为皇上办事,逐渐掌控了御史台和工部礼部,加上皇后背后的刑部与皇上手里本就掌握的吏部兵部,大半朝堂都尽在皇上手里掌握。

只有户部, 因为户部尚书是前朝老人, 也是前朝皇后的亲兄长任千尺, 一生为江山万民尽心尽力没有私心的官员。

为了安抚朝廷内外, 也为了讲究一个人尽其才,秦池放任了户部大半的权力,只要任千尺不背叛朝廷不结党营私,保持现在这样谁都不亲近一心为国为民,秦池也愿意给他留几分面子。

放下心思,梁大人拿起一份卷子,卷面整洁字迹清正,一个个馆阁体小豆腐块一样整整齐齐的排列。文章写的也好,像这道关于前朝与当朝的对比,还有下面这个关于边境互市的看法,都很言之有物,看的人心情舒畅却又没有明显的溜须拍马的感觉,就很戳他这种脾气的老人。

不过……

再拿起另外两份,都是其余官员推出来的。梁大人也看过,一个写的花团锦簇,是当前主流的风格,另一个写的也好,但仔细推敲下总有那么一分理想化,有点不切实际,还透着一点稚嫩。

相对自己更看好的这一篇,总能找出或多或少的不足来。

但是当梁大人拆开三人的封条看了名字和父祖名讳,他明白了。

这官员选举出的案首人选,第一个是当朝太傅谢远章的孙子谢元涛,如今师从江南学院院长,白家如今院长白文贺;而另一个文笔较为稚嫩的,则是皇后娘家,如今承恩侯爷的唯一嫡子,景凌。

而梁大人看好的沈锦,虽也是少年英才,年纪上比谢元涛还小一岁,跟景凌差不多,却是出身寒门,据说是老安国公的嫡幼子,人称被迫远离京城的顾明哲的弟子。比起另外两个,身份上实在差的太多了。

但,却很符合自己临行时,皇上对这次挑选良才的要求。

梁大人犹豫半晌,索性在已经批示过的文章里再挑出两份也觉得不错,但文笔更加老练应该年纪在三十以上的考生文章,摆在自己桌上。

“来,各位大人先过来看看吧,本官找到几篇不错的文章,大家都来看看,讨论讨论,这名次应该怎么决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