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我在开封府搞内卷/[宋]我在开封府搞事业(281)
其他地方……
王素从宫里回到家中,听见王祁要学习抄写状纸,小儿子身上穿着开封府的衣服,要学写状纸。
目的为何,王素不用思考就能知道。
开封府的人果然是人才,让孩子从小就见识各种官司,这样一来,日后很难被人欺骗吧!
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
书面上的道理有些是真知灼见,但是总归要亲眼目睹才能加深记忆。
王素同意了,甚至还给小王祁深夜补课。
至于张敬回到家里,也没少被家里人开小灶。
小包勉回到家里,包拯还未归来,吴氏忙着成衣铺子的事儿,成衣铺子已经开张了,生意做得不大,但是从这里买走衣服的人都很满意。
有些人偏高一些或者矮一些,亦或者胖瘦都会不一样。
衣服上裁剪上就需要费心。
买成衣的人也不会穷困到没钱置备更多衣服,他们也不会要求把衣服做的大一点儿再大一点儿,一件衣服穿上十年八年,修修补补放放裤脚,再穿几年。
她们更多要求的合身,好看。
吴氏正好在服务这方面非常有认真。
对客户的进行一一采纳。
这样一来,倒是来了不少回头客。
于是,小包勉等到天黑,才瞧见外头归来的包拯。
包拯头上还盯着雪花。
又下雪了。
开封府的雪今年可真不小。
包拯问包勉:“明日要写状纸,可会格式?不会也无妨,会有文书教导的。”
包勉点点头。
知道了!
灶房的杨婆子,瞧着包拯归来,乐呵呵的把饭菜给摆好。
至于吴氏,杨婆子已经习惯东家时不时晚归,还在灶房热着一份饭,只要吴氏回来,立马就能吃到热乎的。
饭后,包拯瞧着长高一些的小侄子。
觉得这段时间陪侄子的时间似乎少了很多。
若是再这么忙碌,侄子都长成少年了。
而且,都过去快一个月了,小侄子竟然还没有改变人生方向,依旧要去战场做准备。
这情况,他委实的担心啊!
想了想,包拯也给包勉开小灶。
于是……
次日小童子军们去了开封府。
公孙策带着文书出来时,只有赵昕没有提前做功课,瞧着其他小伙伴都不用文书教。
他脸蛋罕见的红了一下。
果然,官家不靠谱,小赵昕嘀咕一句,认真跟文书学起来。
他学东西很快,用了不长时间就把事情掌握了,随后就被文书带走,去往专门替百姓写状纸的地方。
开封府受理各种事物。
他们每个人都坐在位子上。
如小苏辙都没有办法一个人爬上那么高的凳子,还是一旁的人把他报上去,至于婴儿统,这会儿已经跟着展昭神隐了。
几个孩子开始一日的任务。
瞧见有懵懂的老农进来,就询问起因,经过,帮着把状纸写上。
有状告邻居偷了自家鸡鸭的。
也有状告码头小管事压榨的,干活不给钱。
还有就是被人骗走了家产,想要当官的主持公道。
当然这样的场合总是会有离谱的事情发生,还有一些是埋怨儿媳妇儿生不了儿子,跟邻人换了一下妻子,结果换过去以后儿媳妇给别人家生了孩,别人家过的媳妇儿没给她们生。
总之……
在这里可以看见民生艰辛,也能看见人性黑暗。
一日下来,几个小孩都蔫巴巴的。
以往他们见识过的大宋,见识过的汴京更多的是和谐的,欣欣向荣的。
但是今日见识了另一幅样子。
所有人都有压力。
几个人蔫巴巴凑一起,带着他们的文书瞧着到了吃饭时间,带着一群萝卜头去吃开封府提供的饭菜。
据说开封府里的饭菜饮食要比其他衙门机构都好。
最起码这里就有奶香馒头,有炒鱿鱼,偶尔还有土豆丝跟西红柿。
至于生蚝跟海参,在开封府是没有的。
童子军们拍成一排等着打饭,看着有些可爱。
来开封府跟包拯商量事情的范仲淹正好也要在开封府饭堂蹭饭。
瞧见这一幕,忍不住笑起来。
“这批孩子都不错,是好苗子。”他道。
说完摸了摸袖子,里面有一封狄青的回信,是给小包勉的。吃完声名远播的开封府饭菜,就把信封给小家伙送过去。
至于人群里的小赵昕,范仲淹越看越喜欢,这段日子,赵昕也不曾间断他布置的作业,甚至让发表一些跟民生有关的,小殿下都言之有物。
甚至态度非常果断。
年纪虽小,但是没有现在官家那些优柔寡断,甚至看待事情不会过于迂腐。
总之,他很期待小殿下长大。
那个时候,会不会变成大宋最好的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