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我在开封府搞内卷/[宋]我在开封府搞事业(280)
甚至还觉得日子过的很快乐。
小包勉几个得了写状纸机会,瞬间门变得快乐起来,他们小小读书人,写字才是正经的事儿。
王祁看一眼公孙策问道:“讼师需要资格的呀,我们能写状纸吗?”
公孙策视线落在王祁身上,不亏是王素的儿子,懂的就是多。
原先告状是需要写好状纸,交给小吏,小吏往上呈递,百姓才能伸冤。然而若是遇见无良的小吏就会想办法从中捞油水,很大一部分身怀冤案的百姓不能伸冤。
于是大人改革这项措施,百姓可以直接呈递状纸,击鼓鸣冤,根本不需要小吏传递状纸。
从而有了代写状纸的行业。
只是,依旧有人请不起人写状纸。
这个时候就得文书上场了。
“你们是开封府的文书,不是外头代写状纸的讼师,自是可以写的。”
“受教。”王祁像模像样的拱拱手。
小包勉也点点头,几个小的官差离开开封府。
公孙策看着一群萝卜头背影,仿佛看见北宋的未来。
小少年们,见识过时间门的污秽,可一定要记得保持初心啊!
他见过太多失去初心的人了。
第149章 代写状纸
几个小的各回各家。
走路姿势都雄赳赳气昂昂的,除了苏家俩兄弟,他们奢侈一点儿,是租赁了牛车,坐着牛车回去的。
苏辙脚脚不能走路,但是依旧乐呵呵的。
对于些状纸这件事儿非常感兴趣。
二人回到家里,老苏瞧见小苏辙变成这么一个德行,眉头忍不住跳起来,他招呼外头大夫给苏辙处理的伤口,而后询问原因,得知俩小的干的事儿。苏洵羡慕极了。
他都还没在京城寻到一个长久的活儿呢。
前些年日子过的有些潇洒,来了汴京城才知生活不易,孩子都们都有固定收入了,他还画着家里弄来的钱委实不该。
他自觉文采还行,若是去给人当启蒙先生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会儿临近过年,找活儿也得年后。
苏洵见大夫处理好苏辙的小脚脚,上去问了一下情况,确定儿子没事儿,这才放松下来,而后羡慕的看着俩孩子。
想了想,开始开小灶。
教导孩子写状纸。
苏辙跟苏子瞻听的认真。
旁人四岁的时候,指不定话都说不利索,
但是苏辙这会儿已经认识许多字,若不知听过小时了了的故事,苏洵非得抱着苏辙一家一家拜访,炫耀自家儿子。
现在么……
既然天赋好,那必然是在不累到的情况下,趁着还有天赋多学点。
俩人很快学会格式,夜里吃了些饭菜,匆匆去睡。
至于赵昕,他刚一回到别院,就瞧见官家在院子里坐着喝茶,茶香浓郁,小赵昕就不理解了,宫里那么的金碧辉煌,他这个爹爹为什么天天往这里跑。
心里这么想。
但是脸上露出乖巧的样子。
朝着赵祯跑过去。
还贴心把茶水吹凉,送到赵祯手里:“您今儿怎么来了,瞧着脸色不好看,可是发生了什么?”
小赵昕就跟贴心小棉袄一般,又是给倒茶又是给捶背,
赵祯心里的烦恼被小赵昕的贴心给安慰了。
“无事,除夕你可是要回去的,还有我打算元宵就立太子,你准备准备。”
赵祯开口。
赵昕??
太子?
这么着急的吗?
而且成了太子就得接管一部分朝堂问题,届时他太子的身份就暴露了,还能如今日这般在国子监读书吗》?
还能在国子监住二人宿舍吗?
只是想想,赵昕就觉得难度有点大。
至于延迟立太子?
赵昕摇头,这事儿不能晚。
容易出变故。
“好呢,我会好好准备的,只是我还想继续在国子监读书。”
“可以!”赵祯应允下来。
孩子的坚持很容易满足。
而且,自从小公主在这里好了以后,其他身体稍稍柔弱的公主也被接出宫来,只是她们没有住在别院,而是别院附近的几个院子,由宫里的嬷嬷带着一个御医跟着调理。
那些个小公主在离开宫里以后,身体也跟着好起来。
这让赵祯心里有些猜测。
也不着急让赵昕回宫居住。
既然不能在宫里居住,那,在国子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在那地方来来往往的都是读书人。
小赵昕脸上露出笑来,苗贵妃在这样的情况下,端着一盅海参羹出来。
这是给赵祯吃的。
宫里那地方,人呆久了,总觉得不好,多补补不会有错。
赵祯也配合,将一盅的海参羹吃完。
赵昕继续忙碌起来,他明日就要去帮写状纸啦。
得去看看相关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