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他长兄(484)
温廷安娓娓解释道:“实不相瞒,舍下有一族弟,讳曰廷猷,乃属夕食庵之中一位采米贩,来岭南以前,乃是画学院的一位学生,工水墨,尤以风物速写见擅。他初来广府,这大半年以来,绘摹了广州本地的大量人物风物,上一回给你们所呈现的《珠江流域图》《广府公廨地舆图》,便系出自舍弟之手。”
丰忠全顿悟,颔下的白须轻轻地颤栗一下,凝声道:“这般按你说来,这一幅《狸猫戏酒瓢》的画轴,也是温廷猷一手绘摹而就的画作?”
其实也不必温廷安躬自费口舌解释,丰忠全的目色定格在了画轴左上角处,那一枚朱色钤印以及落款,便是能通晓一切了。
更教人倍觉不可思议的是,温廷猷的作画时间,刚巧就是在郝容死后的翌日。
郝容的酒瓢,为何会出现在夕食庵的内院之中?
似乎洞悉了丰、杨二人的困惑,温廷安解释道:“是这样的,舍弟跟我提到过,阿茧乃系夕食庵的常客,郝容堕河溺毙后的翌日,阿茧便是去夕食庵的下栏之地喝早茶,顺带给这只豢养于庵内的花狸,递送去了一只酒瓢,供它磨牙之用。”
她顿了一顿,拿起了一扎厚帙案牍,翻至口供录册的其中一页,迩后道:“在第一桩命案当中,阿茧是第一个发现死者的人,话说回来,还是杨佑杨书记,带我去水磨青泥板桥下见阿茧的,是也不是?”
杨佑揩了揩鼻梁,道:“是有如何?阿茧乃是船家水手出身,打捞到了郝容的酒瓢,不也很寻常么?”
温廷安『哎』了一声,凝声说道:“杨书记怎的能一副轻放轻拿的口吻?你可晓得,当初,我问阿茧是否打捞到了郝容的随身之物时,阿茧是如何应答的么?”
在杨佑微愕地注视之下,温廷安堪堪将一页口供,递呈至杨佑近前,徐缓地念道——
『呃……官人的身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大都给江水冲至滩涂上,给拾荒匠拣走,要么就是沉江了,但草民打捞了两日,遍寻无获。』
温廷安用指尖细细扫刮着口供之上的那段供词,好整以暇地问杨淳:“当时,阿茧对大理寺声称,自己打捞近两日,并未捞到郝容身上的物什,一丝一毫都没有——很好,问题来了,那郝容死后翌日,他的酒瓢,为何会出现在夕食庵当中?这可是死者的一桩案证,他居然隐瞒不报,完全延宕了大理寺勘察案情的进度,这是显然不将大理寺搁放在眼底,抑或是借着广府的庇护,变得有恃无恐?”
温廷安一错不错地凝紧了杨佑,一霎地容色沉凝如霜:“杨书记,您且说说看,这位船家,究竟该当何罪?”
温廷安的一番话,俨若沉金冷玉,在听者心间震起了风暴,心声峭然从心谷之上幽然跌落。
杨书记闻罢,一时勃然变色,变得有些哑口无言。
他与珠江船家的联络确乎是密切的,对阿茧这个细路仔,也是知根知底的,他一直都很信任阿茧,哪承想,有朝一日,竟是教大理寺搜查到了阿茧窃藏案证的罪证,罪证板上钉钉,这一会儿,他身为广州府衙的书记,也难将这细路仔一举捞出泥沼。
不过,杨佑有些纳闷地道:“阿茧窃走了郝容的酒瓢,能够证明些什么?郝容之死,难道就与他休戚相关吗?”
“到底是不是他杀死了郝容,关于这一个真相,得要仔细审讯阿茧才能晓得,但杨书记,可晓得这酒瓢之中,究竟盛装了何物吗?”
杨佑的右眼眼睑陡地颤跳了一下,下意识反问道:“装了什么?”
温廷安并未马上回复,而是给周廉递了一个眼色,周廉悟过意,伶俐地戴上了鱼鳔护套,将酒瓢的褡叩好生解了下来,接着,将酒瓢倾倒了下来,只闻『哐当』一阵短促的闷响,十余个乌黑的花籽,撞击在了酒瓢的深处,倾落在延展铺张于桌案上的绸布之间,花籽在绸布之上撞击出了数道深浅不一的浅褶。
杨淳与吕祖迁各自执着两块绢帛,行至丰忠全和杨佑近前,吩咐道:“请知府爷和杨书记务必戴上此物。”
两个细路仔皆是沉声强调了『务必』二字,一副郑重其事的口吻。
丰、杨二人互视一眼,有些捉摸不透温廷安的意图,这位少卿到底想要做什么,但也没推拒,将薄绢掩在了面容之上。
只见温廷安,从仵作供给的刀箱之中,执起了一柄纤薄细长的窄刀,十分衬手,她执起刀,沿着那一枚乌黑漆身的花籽,细细切下了一道裂口,这一道裂口寥寥然地睇上去,故且仅有寻常人的小指指甲一般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