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他长兄(462)
吕祖迁揭开第二份木匣,道:“乃属真竹,岭南水乡的竹筏、水桨等物,俱是用真竹凿造,竹身系亮黄之色,竹节较一般竹子要平实些,且竹纹疏松,你们可以看到,这些从指甲隙之中的竹屑,竹屑成色普遍趋于铜黄,质感还很平滑,这都是真竹的特征。”
一切皆在自己的预想之中,温廷安唇角浮上了一丝极浅的笑,道:“没错的了,这便是物证。”
她行回那一幅珠江下游图前,重新执起椽笔,娓娓道:“我们方才一直在纠结凶犯的作案时机,为何会衔接得如此完美,此人能够杀了贺先,完美藏尸,登上中下游南岸,携带郝家母子沉珠江,一切都安排得如此熨帖,近乎万无一失,无甚错处。”
“答案就在贺先的指甲隙里,这份藏在指甲隙的物证,在告诉我们,这位凶犯,有一位隐藏在明处的帮凶。”
此话一落,举众惊愣,众人起初一直以为贺先是自杀,但推倒了自杀的假设之后,便代入了此前勘案的经验,认定凶犯有且只有一人,但这一团揉不开的迷雾,随着温廷安所述的话,而猝然豁然开朗,拨云见雾。
“对!怎么没有想到凶犯可以有帮凶啊!”杨淳道,“不过,你说这位帮凶,是藏在明处,又是何意?假定此人帮凶犯藏贺先的尸首,若是太引人注目,一定会引起怀疑——”
“不,我晓得少卿说得这位帮凶,究竟是什么身份的了,”周廉行至温廷安近前,“因为它的职业,已然成为市井生活的一部分,沿岸的百姓早已经习以为常,纵任要藏尸的话,也不太可能有人会特别去关注,毕竟,藏尸的过程,会让外人看起来,这人分明就是在干自己的老本行。”
经此儆醒,杨淳陡地反应了过来,瞠目结舌:“这位帮凶,莫不会就是!……”
“没错,是他们之中的其中一位,或是多位。”温廷安执起了椽笔,濡墨,将宣纸之上珠江沿岸的驳船,徐而缓圈了出来,“珠江南北岸的捞尸人,便是凶犯的帮凶。”
这种真相,有些让温廷猷不太能接受:“我得暇时,常在珠江岸畔处写生,虽与捞尸人接触不太多,但感觉他们都是质朴良善之人,我不太能相信他们会是帮凶。”
温廷凉轻轻拍了拍四弟的肩膊,问长兄道:“竹屑这一个物证,能证明什么?”
“能证明贺先曾经活着,想要勉力登上过捞尸人的竹筏。”温廷安指着珠江下游的地方,“贺先自石岩洞纵游出来,捞尸人便是在下游的地方候着他了,他以为捞尸人碰巧经过,结果,对方没有救他的打算,竟是还意欲看他淹死。贺先想要登上那竹筏,拽紧筏舟的竹桨不撒手,可捞尸人擅于接力使力,反而用竹桨将他摁入水中,活生生溺毙。这便是贺先的指甲隙,为何会都有竹屑了。”
“这也能说得通,贺先从下游溯游至中下游,会少了整整半个时辰,这是因为捞尸人,将贺先的尸首藏载于筏舟上,飞速地溯游而上,利用天时、人和、地利,才能于一刻钟之内,将贺先送回中下游的南岸。
所谓『天时』,便是指出现在珠江上空的云岫,镇河塔上有戍守的兵卒,但居于高处,视线教大片云岫所遮,是以,根本看不清珠江下游具体的景致。而帮凶,常年生活在江上,对当地的水文气候完全是烂熟于心,巧用天时行凶,就能将自己的罪行,一举掩藏得干干净净。
再论『人和』与『地利』,前者是指帮凶利用自己的船家身份,完美藏尸,地利则是珠江的水速,在辰时、巳时之间,逆速乃是最小的,利于溯游而上。
温廷安将椽笔搁放在宣纸纸缘一处时,众人俱是彻悟的模样,周廉道:“所以说,贺先其实早就藏在了竹筏上,并未藏入水中,待凶犯带着唐氏、郝峥沉珠江以后,凶犯乔装成渔民,在帮凶暗中的襄助与掩护之下,藏在其他驳船上,悄无声息地逃走,而帮凶佯作好人,联合其他捞尸人,打捞起母子二人的尸体,并排在贺先的尸首前,是也不是?”
杨淳道:“凶犯带母子俩沉珠江后,负责捞尸的人是谁来着?”
温廷安淡声道:“是罗师傅与阿茧,三个人的尸首,俱是搁在他们的船上,他们当时所载的捞尸船,乃是真竹所制的舟筏。”
“这便是与贺先指甲隙的竹屑对契上了,”吕祖迁道,“这两位捞尸人,平时看着挺憨居的,哪承想,居然是凶犯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