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番外(1610)
“朝廷出粮食就好,咱们去给伯爷帮忙,出力干活儿那是没得说!”
众人都是纷纷应声,替流民高兴。
村长立刻同赵叔几个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那一百五十个老兵不动,都留下照管村子。
其余村人留下三分之一看家,打理琐事。
三分之二的人,也都是手脚利落的壮劳力,则一起去城外帮忙。
不到半个时辰,村里人就带好东西出发了。
城门外,停留了两三日的流民,有些抢到了吃食,看着状况还好。
但那些老弱妇孺,没吃没喝,又被暴晒就彻底扛不住了。
毕竟他们是凭借着,到新都这个天子脚下就能得救的信念才走到这里。
如今一看,依旧没有活命的希望,很多人就倒下了。
亲人痛苦,旁人兔死狐悲,新都百姓冷眼旁观。
这个时候,李老二就带了赈济署的人赶到了。
赈济署的老人孩子们,第一件事就是敲响了手里的铜盆和勺子,到处吆喝。
“皇上有旨,马上搭设粥棚,熬粥赈济百姓。大伙儿很快就有吃的了,一定坚持住!不要着急,不要闹事,马上就好起来了!”“马上就有吃的了!马上就不用饿肚子了!”
“大伙儿都准备好,一会儿就开始给大伙儿登记名字和来处,然后就能领饭菜填饱肚子了!”
“都打起精神来,不要吵闹,等着安排,大伙儿都能活命!”
赈济署的老人孩子们喊的话不同,但意思都一样。
流民们初始还不相信,待得蜂拥到城门口,眼见有马车开始运送锅碗瓢盆,还有鼓鼓的粮食袋子。
他们就忍不住欢呼起来,更有人抱了家里人痛哭!
活命有希望了!
赈济署的孩子们放下铜盆和勺子,又放了桌椅,挽起袖子又变身成了小先生。
而老人家们则抬了七八个大筐,筐里都是黑色的签子。
但凡上前登记了名字和来处,还有家里几口人的流民,都会发下签子。
这就是他和他们一家以后领取救济菜粥的凭证了!
流民们把所有桌椅都围拢的水泄不通,恨不得早一点儿登记,就早一点儿拿到食物。
小子们喊破了嗓子,也不能让流民们好好排队。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拳头就是道理!
幸好,李老二拿了太子的令牌,到码头军营又调了二百伤兵回来。
伤兵们抽出腰刀,雪亮的刀锋在日头下,差点儿闪瞎眼睛,也让人分外胆寒。
于是,队伍立刻成形,再没人拥挤和吵闹,甚至是打架了。
不得不说,任何时候,拳头大就是道理!
太子换了普通的衣衫,又做了一个管事的模样,这会儿混在人群中四处走动。
冯公公热的一头汗,悄悄跟在身后,想要上前劝太子歇歇,又怕暴露了主子的身份。
幸好,李老二寻了过来,请太子到临时搭成的棚子里说话。
“殿下,今日太过忙乱,您还是回宫吧。待得明日一切都安排妥当,您再过来安抚一下百姓就好。”
太子撤了半步,半隐在李老二身后,应道,“伯爷放心,没人知道我出宫,安全无虞。
“这般给流民登记造册,最好不过了,方便安排后续还乡事宜。只不过,这一万人吃住可算不得小事,只靠赈济署的人手怕是不够啊。”
李老二笑道,“太子放心,我已经找到帮手了,而且绝对可靠。”
太子还要问询,远处已经有大队人马过来了。
碎金滩的二百多口村人,赶着马车,拉着铁锅和陶盆、木桶之类,迅速赶到了。
老村长走的累了,脸色通红,第一个奔着李老二来了,结果一见他身后的太子就更激动了。
李老二怕他喊破太子身份,就抢先招呼道,“村长大叔,这是把村里人都带来了?”
村长摆手,笑道,“放心吧,伯爷,家里留人看家了。我是怕人手不够,找老景他们多要了几十人。老景说了,家里都没活计。若是不够,尽管回去再喊一声。”
李老二点头,嘱咐道,“那村长叔辛苦你们了,赶紧把棚子搭起来,点火烧水熬粥。这些百姓都饿了许久,先让他们吃饱肚子,一切才好安排。”
“好,伯爷放心,交给我张罗就成。”村长也知道不好同太子说话了,悄悄点点头,就赶紧去吆喝村里人卸车干活儿了。
众人迅速卸车,选定了十个地方就开始搭建棚子。
人多好干活儿,也不是什么大工程。
不过是挖坑埋柱子,钉檩子,搭上厚厚的草帘子做房顶。
然后迅速码青砖,架上大铁锅。
马车卸掉东西,已经又拉着水桶去打水了。
待得拉回清水,哗啦啦倒进锅里,点燃柴火,青烟就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