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幼崽成长计划(298)

作者:阿呆点点 阅读记录

现在正好是农闲,朱家一大家子就都出来了。

“爸妈!”小生朝他们跑去,虽然一个礼拜能回家一趟,但这次期末,上周小生他们没回家,这样一算,他们已经有半月没见家人了。

朱建学看儿子出来,连忙迎上去,接过他手里、背上的东西,问道:“长高了不少,考的怎么样?还是第一吗?”

这可是事关他们以后日子的大事,上次他回去一说用的钱后,他们几个差点顶不住老娘的质问。

其中他承担了最大的火力,没办法,谁让他是四兄弟中孩子最多的。

但他也不能说自己攒了小金库,还在外面找活干。于是他拿出一中给小生的奖励,那可是十块钱,小生交完自己的学杂费,还能剩下一点呢。

这学期,要是小生还能得到这笔钱,朱建学觉得老娘不会再说什么。

“嗯,第一。”小生把红包交给爸爸。

“我儿子真棒,我们买包子去。”

这次孩子们考的不错,一伙人兴高采烈的回家,不过在看到朱福贵的时候,其余人的笑意收敛了些。

一中和二中的放学时间不一样,二中早些,成绩出来的也早,这让朱福贵和朱老太太的情绪不太好。

回到屋子,打开红包,上次是十块,这次多了五块钱,那可是五块!!

有了这笔钱,朱建学心头大定,他决定要好好监督二儿子读书,等到初中的时候,也能像大儿子一样。不指望他能往回拿钱,能减免些学费就很好了。

-

虽然家里多了几个上初中的孩子,但因为学费各家承担的缘故,家里的伙食并没有下降多少。

不过老太太心里还是气的,她一直把现在的朱家和她婆婆在的那时比,偶尔还会跟外面的那些人家比。

她婆婆在时,家里的钱都拿捏在婆婆手里,也就老二媳妇进来后,她婆婆才吃了亏。她男人是个孝顺的,也要求她孝顺婆婆,要是建树这些孙辈顶嘴,少不得一顿教训。

村里其他人家,就算儿孙再不出息,但家里的事还是老太太做主的,让哪个孙儿读书就哪个孙儿去。

他们家呢?各家管各家的,家里小的常常顶嘴,她这个老太太什么都插不上手。

不过这些都是朱老太太的想法,其余人对现在的状态还是满意的。

至于高考的事情,小生虽然觉得有可能,但现在消息没出来,他只敢跟陶老师、贾老师、廖老师说自己的猜测,别的地方却是不敢的。

他借来的书放在小奶奶地方,小奶奶喜欢看书,而且放在小奶奶地方更安全。

等到九月,小生他们初二开学时,一个消息从首都传了过来。

“这是真的吗?”小生看着报纸,有些恍惚。

消息通点头肯定,说道:“报纸上写着清清楚楚,我妈也说了这事儿,今年,高考恢复了!!”

“那就是说,我们以后可以考大学了?”另一个同学接上,语气兴奋。

他们初一一班是学校的优等班,里面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规划是考上中专,国家分配工作,安安心心赚钱。

对于上大学,起初他们想过,但后来又不敢想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成为先进员工。

“没错,我们可以读高中,参加高考,为心仪的大学努力。”小生的眼睛在发光,他真的很想去大学看看。

这里的读书阶段跟他以前完全不一样,他想参与每一个阶段,特别是小奶奶心心念念的大学。

听到这一番话,所有人都很兴奋,就连老师们,也都很高兴,高考恢复,这是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后读高中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不仅是中学,短短一天,各个大队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这个消息宛如一滴水,滴入滚烫的油锅里,距离水最近的知青们心情激荡,而已经结婚了的知青,他们的家人也有不同的反应。

一时间,整个大队热闹不已。

-

小生进入村口朝自己家走去,这短短一路,颇为艰难。

最早的那批知青在朱家弄大队有小三十年了,没错,就是这么早。那批知青不像后面的知青,被形势所逼,不得不下乡,他们是自愿下乡的,为了建设祖国的农村。

二十七年间,有些知青寻了门路出去,也有几个知青在村里结婚生子。

随着知青越来越多,大队里不少人和知青结婚了,现在一听高考恢复,那些知青也想去试一试,只是他们的家人很难安心。

“乱了乱了,你说那些知青想什么呢,为了回去,连妻儿老小都不要了。”朱老太太站在门口,听着外面的叫嚷声,叹了口气。

“奶奶,那可是高考,考上了是能上大学的,而且,知青们也不见得会扔下家人啊。”小生说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