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之国色流离(7)
蔡文姬今年是及笄之年,蔡邕正在给她物色亲事,文姬是个有性格的女子,不肯让父亲做主,必要自己相看过才能同意,蔡邕只有这一个女儿,十分宠爱,也并无不从。
看到周异带儿子上门,蔡邕看出了周家想结亲的心思,于是让仆人带周瑜去后院吃些点心,趁机和文姬见一面。
周瑜在洛阳城是有名的美少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谦逊有礼,蔡文姬早有耳闻,一直存着些思慕之心。今日听见周家父子来访,心中一动,暗自忖度这周郎会不会是她的有缘之人。
蔡文姬想见周瑜,又想姿态摆得高一些。
她听说周瑜琴艺极佳,正好她也爱弹琴,想起来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典故,决定以琴会友,弹一曲《大雅》,周郎若是知音,必然会自己来找她。
小桥被支走,远远听见文姬弹的悠远动听,想那周瑜必然会被吸引去。瑜,取自“怀瑾握瑜”,是玉的意思;琰,取自“鼌采琬琰”,也是玉的意思,这样说起来真是一对璧人。
小桥想到今天的冷遇就生气,她算是和蔡文姬杠上了,决心搞点小破坏,不能让她的婚事这么顺遂。
她思来想去:周瑜之前弹错一个音都那么在意,应该是个力求完美的人,一般对自己要求高的人,对别人要求也高。
想到这里,小桥找丫鬟要了琴,她依稀记得《高山流水》的谱,半回忆半自己编,凭感觉乱弹了起来。
周瑜一进后宅就听见一阵悠扬的乐声,是《大雅》,清微澹远,古意盎然,他心生赞赏,循着乐声走去。
走到半路,另一个方向传来磕磕绊绊的《高山流水》,周瑜住了脚步,侧耳一听,这是个什么糟糕的琴师,错漏百出。他实在忍不了,想去看看那人是不是谱子抄错了,怎么离谱成这样。
他过去一看,居然看见了近日萦绕于心的面孔,又惊又喜。
“桥姑娘这是在笑话我呢。” 周瑜满眼笑意地出现在小桥面前,一跃上了台阶,眉目舒展,眉眼之间自带一段柔情。
周瑜果然来她这边了,小计谋得逞,小桥很得意。
“我在等你。”小桥直接就承认了。
周瑜楞了一下,没想到她会这么回答。
她冲他眨眨眼睛:“我上次帮了你,是不是该回报我一下?”
周瑜拱手:“姑娘侠女风范,在下感佩在心,不知能如何回报?”
“你教我弹《高山流水》吧,就算作回报了。”小桥看他真诚的样子,觉得自己在欺负老实人,有点不好意思,于是赶紧把话圆了回来。
周瑜开始教小桥,她发现他是认真想要教会她,看着琴的眼睛专注又热忱。她不免有些惭愧。然而她听见另一边的琴声停了,想到蔡文姬应该是听出周瑜来了这边,心中暗爽,虚荣心又占领了高地。
小桥表面上听着周瑜在讲指法的技巧,眼神里流露出崇拜的表情,其实心里一直在注意周围的动静,远远注意到蔡文姬过来,小桥马上立起身来一歪,果然周瑜过来扶。
小桥靠在他身上,看着他的眼睛,笑着说:“坐久了,腿有些麻。”
蔡文姬过来,正好看见他俩靠在一起,惊得扭头就走。
小桥余光一直注意着,心里非常得意。周瑜此时脑子嗡嗡的,没有注意到有人过来,紧张得手的不知道该往哪儿放,耳朵通红。
小桥对他灿然一笑:“刚刚我们讲到哪里来着?”
午饭时分,蔡文姬心中不屑,装作冷淡的样子,看也不往周家父子这边看,一言不发,周异问什么就简单答几句,弄的周异很尴尬。
小桥忍受不了这尴尬的氛围,开始主动找话题,气氛这才缓和了一些。
周瑜的目光有意无意的就会看向小桥,周异看不下去了,午饭后赶紧拉着儿子告辞。
周异不是没有考虑过小桥,她家世显赫,儿子又对她有意。可是这小姑娘太过美貌,怕是个祸端,她又骄纵任性、不安于室,将来终会惹出乱子来,他不能让儿子冒这个险。
经过这么一场,议亲之事当然作罢,周异决定先送儿子回舒县老家,慢慢再为他物色合适的人家。
周瑜想到要离开洛阳,很是惆怅。相逢不晚,奈何匆匆,离人一叹空回首。
小桥却没有周瑜这样的感触,周郎确实温润俊美,然而太纤弱了些,她喜欢的是能驰骋沙场的大英雄。
送走了周家父子,蔡邕和桥蕤继续讨论书法。小桥和蔡文姬在后宅冷冷相对。
文姬嘲讽:“桥姑娘真是豁的出去,看见一个清俊男子就那样殷勤。”
小桥满不在乎:“凡事都要自己争取的。”
“做人最重要是姿态好看,若是要与人争,不要也罢。”蔡文姬语气中带着失望:“我早知世上男子大多贪慕美色,受用殷勤讨好,不知内涵,原来周郎也未能免俗。”
小桥反驳:“他都不认识你,怎么知道你有内涵,你也太酸了,看不惯我受人爱慕是不是?”
“你只能靠别人的爱慕活着吗,我不需要,不用谁来爱慕我,我也是名动洛阳的蔡文姬。”
“哼,虚名罢了,文人最爱附庸风雅,一个好看的小女子弹弹琴,写写字,他们就比为才女。写诗谁不会啊,我现在就能写。”
小桥让下人拿来竹简,左顾右盼发现一棵银杏树在夕阳下煞是好看,落叶翩翩飞舞,像金色的蝴蝶,于是提笔作出一首诗:
暮阳暖暖煨,扇叶耀金辉。随风离枝起,漫天蝶翩飞。仲春樱吹雪,盛夏榴花璀。熙熙复攘攘,停此独心会。
蔡文姬看罢,噗嗤一笑,不作评价,让丫鬟拿来了自己的诗稿。
小桥随手拿了一卷,是一篇五言: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
这诗写的别致,用语质朴,含义婉曲,看似浅近,实则深远。她顿觉自己的诗堆砌辞藻,空洞无物,意味不明。两相比较,高下立现。
小桥羞愧的想挖条地缝钻下去,怎么人家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她写的就像玩一样。她羞的把写有自己小诗的竹简一折两半。
小桥扑通一声趴在案牍上:“姐姐才调绝伦,小妹有眼无珠,是小妹无知冒犯了。”
蔡文姬有些措手不及:“你怎么这样厚脸皮,说变就变。”
小桥嬉皮笑脸:“我这是知错就改,悬崖勒马为时不晚。我们不打不相识,姐姐大人不记小人过,以后带带我。”
蔡文姬脸上带着嫌弃,但因为被夸奖,心里还是很开心,虽然照常端着架子,但心里对小桥的态度改观了许多。还主动带着她参观后花园。
小桥在后院发现一根一人粗的大桐木摆在案上,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工具。她兴奋了起来“姐姐还会做木工啊!”
蔡文姬摇摇头:“这是家父在斫琴。”
小桥想起来听人说过,蔡邕是当今世上制琴名家,她以前对制琴了解不多,以为就是上漆调音那些,原来竟是从木料就开始制作。小桥从小就喜欢做木工,看到这么多精巧的工具,现在已经不想走了。
蔡府好东西真多,怪不得长辈们提到蔡先生都是崇敬有加。
从此小桥经常在蔡府厮混,不是和文姬讨论诗赋,就是跟着蔡先生学制琴。
第6章 舞姬貂蝉
丁原死后,桥蕤失去了好友,嘴上洒脱,实际还是怀念伤感,空虚寂寞。趁着桥蕤空虚,尚书令王允开始结交桥蕤,两人聊的很投机,逐渐交往密切起来。
这天桥蕤带小桥去王允府上做客,桥蕤和王允喝酒清谈,小桥在后宅等的无聊,看见窗外月明如水,于是出去赏月。
走到后花园的小池塘边,听见扑通扑通的水声,走近一看,是池中的鲤鱼在翻滚抢食,水中的月亮被它们搅动,碎成了无数光点,波光粼粼。喂食的是一个妙龄女子,坐在池塘边的大石头上,姿态慵懒,神情缱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