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之国色流离(67)
第55章 番外
鲁肃为他们置办好了一座田庄,周瑜暗中从舒县召来周家的老管家和仆从,凡是对外的事务都由管家出面代理,他和小桥像一对寻常夫妇般隐姓埋名生活起来。
出逃的匆忙,小桥什么也没顾得上拿,只把周瑜送她的玉佩用丝线穿着挂在脖子上带了出来。
周瑜去哪里都携着琴,所以怀瑾琴也得以保全,他还带出个小箱子,里面装着鲁肃帮他们伪造的一套身份凭据。
小桥整理那箱子,翻到下面,发现压着许多信件,她拣出来看,有当年她为孙策代笔写给周瑜的信,还有一叠帛书。
周瑜看见那叠帛书,想起来什么似的,神情一下子变得慌乱,探身想抢过来。她看出他的紧张,故意逗他,笑着拿着帛书起身跑出房间,一张一张展开来看。
“我到任居巢已经两个月,你竟一封信也不来……”
“听闻袁军连连败退……我可以原谅你,你给我写封信我就回寿春带兵……”
“你是不是已经忘了我,再这样下去我真的会叛了袁家去投策兄……”
她愣在原地。
他从身后环住她的腰,把下巴搁进她颈窝里,声音带着些委屈:“刚离开寿春的那段日子特别难熬,我喝醉了就忍不住会给你写信,醒了又不敢寄出去,一直偷偷藏在箱子底,我自己都快忘了。”
她心中隐隐作痛:“周郎,我当年做事情太武断,自以为是为你好,结果却伤了你。”
她转身捧住他的脸,想要安慰他,他却先安慰起她来:“好在这些艰难的岁月都过去了,我们终于可以长相厮守,再不分开。”
她紧紧抱住他。
他们现在的宅院朴素,比起宏伟的将军府逊色的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房琴房都有,院子也宽敞,他们已经很满足。
周瑜一得闲,每天琴不离手。
小桥仍旧喜欢做木工玩,为家里这位琴师制出新的琴,同时对园艺产生了兴趣,热衷于在光秃秃的院子里种花种树,忙活个不停。
宅子小有宅子小的好处,她无论在哪总能听见他的琴声,感到很安心。而他只要高声喊一声“沁儿”,无论她窝在哪个角落种花,都能看见她探出头。
一日,周瑜已经入睡了,小桥突然摇他:“公瑾,你睡了吗?”
他迷迷糊糊摸索着抓住她手:“嗯……”
她附在耳边继续唤他:“公瑾?公瑾?”
他微微睁开眼睛,声音含含混混:“沁儿…怎么啦…”
“太好了!我就知道你没睡。” 她兴冲冲地把他拖起来,“带你去看个好东西。”
他睡眼惺忪披上衣服,打了几个哈欠。她右手拿一根燃着的蜡烛,左手拖着他就往外走。
出了房门,院中月明如水,他渐渐清醒过来,把她的手握进掌心,“大半夜的不睡觉,你这是要拉我去哪儿?”
她兴致勃勃:“反正明早也没有谁等着你去议事,大可以赖床到日上三竿,晚上何必睡那么早?”
他无奈地被她牵着走,晚风送来一阵浓郁的香味,只见她一脸兴奋地停下来,指着廊下,期待地看着他。
一朵昙花正在夜色中静静盛放,花瓣洁白胜雪,笼罩着淡淡的光晕,如月下仙子,遗世独立。
她开心地邀功:“我精心养护了很久,今夜终于开了,这花一年只开一次,幸而没有错过。”
他含笑看一眼花,再看一眼她,美人与名花相得益彰,她比花儿还要夺目。他情不自禁把她拉进怀中,低头吻她。
她顾及着手上的蜡烛,回应得有些心不在焉,眼睛一直瞥着烛火。他伸手掐灭了那火光,“月色皎洁,这烛光多余了些。”
她被他抵在廊间的柱子上继续品尝,扶着他的腰,听着他呼吸渐渐粗重起来。她怕被仆人们看见,有些羞怯,“我们赏完了花便回房吧,大半夜的不睡觉,在外面胡闹。”
他在耳边呢喃:“反正明早也没有谁等着我去议事,大可以赖床到日上三竿,晚上何必睡那么早?”他轻轻含住她的耳垂,她身子一颤,成婚已经十几年了,还是会为他脸红心跳。
她轻轻捶他胸口:“你故意的是不是,报复我吵醒你。”
“你既吵醒了我,就得陪我尽兴了方可入睡呢。”他横抱起她回了房,她一路上轻笑着挣扎,直到床幔放下,这轻笑渐渐化作了喘息。
清晨她醒来,他还在熟睡,脸朝着她的方向。这样好看的一张脸,仿佛在白玉上精雕细琢而来,她轻抚过他舒展的眉眼,英挺的鼻梁,含笑的嘴角,他是触手可得的安宁。
她把头靠过去抵着他的额头,感受着他匀称的呼吸,想到能一起就这样慢慢变老,心中涌上一阵暖意。
她想要靠着他再赖会儿床,可她是个精力旺盛的人,醒了就再睡不着。她轻轻挪开点儿距离,舒展身体舒服地伸个懒腰,蹬直了腿,结果一用力小腿有些抽筋,她忍住不叫出来,缓缓侧过身子,把腿蜷上来,伸手去揉捏小腿,疼得发出一点轻微的哼唧声。
他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过来,也伸手过来帮她揉,他的手暖暖的很有力道,她腿上的痛楚渐渐舒缓了。
她苦着脸撒娇:“我怎么总是小腿痉挛啊,好痛~”
他忍俊不禁:“让我来演示一下夫人的睡姿。”
他踢出一条腿到被子外,然后翻身抱住她,把露在外面的腿压在她腿上,一脸戏谑的表情:“你昨晚就是这样挂在我身上睡的,腿受凉了当然容易痉挛,我想为你盖好被子都被压得动不了。”
她笑个不停,“我不信我不信,我是大家闺秀,睡姿最端庄了。”
他捏捏她脸,“你现在只是一介农妇,不需要端庄。”
她确实做起一个农妇来,那些蜀锦衣裳都落在江陵没带来,几个梳妆箱子首饰箱子更是顾不上,她穿起普通的麻布衣裳,自己做了套桃木发饰,每日素面朝天。
好在她天生丽质,就算不施粉黛,皮肤也像剥了壳的鸡蛋一般光滑白嫩,眉眼灵动,别具一种洗尽铅华的出尘美感,他越看越爱。
被他直直盯着,她有些心虚:“我近来是不是太朴素了些?要不还是让管家去置办些胭脂水粉,”话还没说完他就凑上来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不用置办了,夫人怎样都好看,不妆饰更显得灵动天然,而且……”他憋着笑看她。
她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话,缠着逼问他:“而且什么?”
他凑在她耳边:“而且这样我就不用吃下许多胭脂水粉了,可以多活几年。”
她羞得挠他痒痒,他笑着逃走。
田庄依河而建,他们经常去河里泅水,还在院子里挖了个小池塘,引了两条水道通向河,造出了一池活水。
小桥在池塘里种荷花睡莲,还做些小木船在里面漂流,这木船做成蒙冲战船的样式,周瑜看着倍感亲切,梦回赤壁大捷。两个人各认领几只船做上标记,比谁的船在荷叶梗的重重阻碍下漂的更远,输了的人得挑一本自己记得的书,默写出一千字来。
他们常常进行些小比试:通过云彩各自推断明天是什么天气,比谁在河里闭气的时间长,互相盯着对方看谁会先眨眼,对立站在相距一步的距离推手看谁先站不稳,互相讲笑话看谁会先笑,搭柴火看谁能搭的更高而不垮……赌注通通都是要默写书。
因为市面上书籍及其珍贵,一书难求,又怕暴露身份不敢去取吴郡将军府的藏书,他们只能以这种方式自力更生,靠记忆默写誊抄看过的书,自行编纂成册。
他们二人都博览群书,不出几年,《诗经》《楚辞》《论语》《庄子》《孙子兵法》这些书目就渐渐的都默出来了,还有《左传》《史记》《汉书》的一些著名篇章,蔡邕编的《琴操》……书架摆得满满当当,品类齐全,能算个书香门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