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三国往事之国色流离(55)

作者:楚天无际 阅读记录

他们还一起出去游猎,孙权不擅长其他兵器,但射艺很好,箭无虚发,满载而归玩得很开心。

在府里有袁曦做幌子,在外面会带上孙尚香一起,加上他们从前就来往密切,倒是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

她逢场作戏,心里莫名的难过。她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如果他强迫,她会激烈抗争,但他现在一团孩子气的开心,她反而心中歉疚。

孙权带她去参观自己的书房,炫耀一番藏书,得意地在地图上指给她看:“你看,这一片就是我的江山。”

“我觉得还可以更大一些。”她手指在地图上圈着:“击败曹操,拿下荆州,那这一片沃土都是你的。”

他叹气:“我们只有四万兵马,荆州有七万,正常打荆州都费力,现在还有曹操大军压境,何谈容易。”

她脱口而出:“公瑾从无败绩。”

他面色冷下来:“你现在是和我在一起,不许在我面前夸别的男人。”

她努力圆回来:“你是江东之主,公瑾是你麾下的武将,他能征善战对你是好事。”

她暗示孙权把周瑜召回来征讨荆州,孙权也不是没有这样考虑过,但他奇怪的偏执又开始作祟,硬撑着不愿意把周瑜调回来。

当初刚刚继位时就是周瑜扶他坐稳了位子。

这八年来,他刻苦勤政,提拔新人,就是想靠自己当家作主。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就把周瑜调回来,证明他还是离不开周瑜,一切又回到了起点,仿佛他这些年的努力都化作了泡影。

孙权心存侥幸:“没必要和曹操开战,曹操南征的目的是荆州,我们何必战火东引。”

她戳破他的幻想:“曹操狼子野心,若被他先拿下荆州,他不会放过吞并江东的机会。”

孙权不置可否。

小桥知道她写给周瑜的信都会先过孙权的手,所以信中用语都很克制。

周瑜回信中带着埋怨:“你的信太过正式,都不说想我。我可是成日在想你,梦里都是你。”

她反复看着他的信,在家悄悄哭了一场。

步练师被禁足一个月,知道了木钗的来历,又听说孙权最近总是待在袁曦的院里,把事情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刚能出门就去规劝小桥:“你已经有周都督了,现在这又是在做什么,你居然想加入主公这乌烟瘴气的后宅吗?”

小桥知道步练师是好意来劝,简单给她解释:“你别担心,这只是为了稳住他的缓兵之计,不会威胁到你的地位,等周都督回来这一切就会结束。”

步练师不禁为她担忧:“孙权不是好糊弄的人,你敢跟他虚与委蛇,你在玩火。”

“我会控制火候的。”

“你小心玩火自焚。”

孙权观望了一阵,时间到了八月。

在这个节骨眼上,荆州之主刘表居然病死了,局势更加错综复杂。

孙权亲自赶赴柴桑前线,密切关注荆州的动静;还派鲁肃去为刘表吊丧,探探荆州虚实。

刘表一死,荆州群龙无首,曹操大军还在半路上没到,刘表的儿子就远远献上了降书。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得了荆州,捡了个大便宜,尤其还得了实力强悍的七万荆州水军。

刘表麾下只有刘备一支不愿意投降,率军向江陵撤退,被曹军追上击溃,正在败逃。

鲁肃还没走到荆州,路上短短几天,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听说荆州投降后,就当机立断改道,在长坂找到了正带着百姓奔逃的刘备,劝他和孙权联合,于是刘备派军师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去柴桑面见孙权。

现在刘备愿意联合,但刘备只有两万兵马,江东只有四万兵马,对抗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加上荆州的七万水军,根本不够看。

孙权还是没有表态。

曹操占据荆州后意气风发,果然想要乘势一举鲸吞江东,嚣张地给孙权写信说自己要来吴郡和孙权一起打猎。

这下孙权没法再心存侥幸了,曹操的矛头已经清晰的指向江东,他必须做出决断。

孙权回到吴郡,召集群臣议事,给他们传阅了曹操的信。

第45章 射虎孙郎

众臣看到曹操的信都惊惶失色:江东只有四万兵力,而曹操在来信中声称自己有八十万大军,敌众我寡,实力悬殊。

张昭带头劝孙权投降曹操,口若悬河把曹军夸大的犹如天兵天将,把江东实力贬低的如乌合之众。张昭德高望重,影响力极大,他一表态,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要降曹。

孙权听得心烦意乱,宣布散会。

孙权去到后宅,小桥已经主动来袁曦院里等着消息了。

他又疲惫又委屈,一把将她揽入怀中,头重重沉在她肩上,深深叹了口气:“别推开我,我撑不住了。”

她看他这样子,知道今日议事不太乐观,犹豫了一下,没有推开他,手轻轻在他背上拍着安抚。

他才二十六岁,却即将面对父辈中最强悍的胜利者,要做出决定并不容易。

开战与否最关键的就是孙权,若孙权顶不住压力投降了,公瑾再能征善战也无用武之地。曹操眼看就要统一全国,这是最后的机会,她心中复仇的欲望压倒了一切。

他喃喃在她耳边倾诉:“今天张昭把我贬得一文不值,就差说我是个废物,赶紧降曹才有活路了。”

群臣这个态度,没有人看好他,他有些失去信心,颓废的就像刚刚接手江东时的无助少年。

他又想起了昔年心结:“大哥去世的时候,张昭程普推举的继承人是孙翊,他们从来都不看好我。”

她摸摸他的头:“但是我一直看好你。主公,多好的机会,可以证明给他们看。”

他诧异地抬头:“江东只有四万兵力,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你真觉得能赢吗?”

她坚定地看着他:“能赢。建安二年,吕布七千骑兵打败我小舅袁术两万人马,一直打到寿春城边。官渡之战,曹操以三万兵马打败十二万袁军,毁了我二舅袁绍的多年经营。这些都是我亲身见证的,打仗是靠谋略,不是靠人多。”

他听着她讲述这些事例,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你说的几场战事我也有耳闻,但是,我能与吕布曹操作比吗?”

她给他理理衣领:“你哪里比他们差?”

“万一赢不了呢?”

“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是我,我宁愿战死,也不会降曹贼。”

孙权感慨:“可叹我手下这满堂文武,志气还不如一个女子。”

她暗示他:“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你的满堂文武并没有到齐。”

孙权知道她指的是周瑜,沉默没有接话。

果然,周瑜很快就来信劝孙权开战。

周瑜从劝阻纳质起一直在曹军中发展眼线,经过六年的经营,现在线人众多。多方线报相互印证,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是虚张声势,实际只有不到十四万人,而且北方士兵不擅水战,江东有胜算。

周瑜表示愿意带兵抗曹,却又收到孙权的回信让他稍安勿躁,他不想违背主公的命令,只能在鄱阳干着急。

孙权频繁召集群臣议事,关注着曹军的最新动向,但始终没有表明态度。

小桥静静看着他演戏。

孙权是她认识的人中心机最为深沉的。凡是事情还没尘埃落定,他都是力戒张扬。凡是他想要的,他一开始反而做出不感兴趣的姿态。因此大家都看不透他,难有人猜中他的心思。

群臣皆以为孙权软弱没有主见,但她始终相信他的勇气与决心。

她记得寿春城中,皇宫大殿上他贪婪的眼神,那时他年纪小,还没有学会伪装,满脸毫不掩饰的野心和欲望。

这样一个人,是不会甘心投降的。

孙权不是不想表态,是顾虑着局势不敢表态。

他知道江东大族们表面装作顺从,实际上蠢蠢欲动,一旦有什么破绽,谁都会上来踩两脚。群狼环伺,等着他犯错,他只要行差踏错一步,他们就会一拥而上把他撕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