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之国色流离(43)
不久,周瑜派人着手兴建水军训练营。
小桥又好奇又兴奋:“你怎么突然想到要建水军训练营?”
周瑜在沙盘里画着规划图:“我们既然拒绝送人质,曹操必不会善罢甘休,迟早要打过来的,我得为这个决策负责,未雨绸缪,现在就要抓紧训练水师了。”
小桥为表支持,去帮忙做木工。
为了模拟船行水中的情况,训练营中建造了很多像浮桥一样的布置,左右两边各立一排木柱,两根立柱之间用吊绳像秋千一样悬挂一块圆木,士兵需得扶住吊绳踩在圆木上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锻炼他们的平衡能力,使他们能习惯在船上不稳的环境中作战。
孙权感到很新奇,经常去视察。
一天,小桥发现几个立柱上面有深深的刻痕,仔细一看,刻的是一些“正”字和还没写完的“正”字。
她找上了正在东看看西摸摸的孙权:“你干嘛划我柱子?”
孙权不承认:“怎么见得就是我划的?”
小桥瞪他:“就你鬼鬼祟祟在这边晃,没见别人靠近过,你非要等我抓现行是不是?”
孙权心虚招认了:“我就刻几个正字,又不影响以后练兵。”
她气笑了:“你手痒是吧,没事跑来刻柱子玩?”
孙权小声说:“这是用来记仇的。我只告诉你一个人,你别说出去。”
她笑得停不下来:“你好幼稚啊,小孩子才这样记仇呢,还刻正字哈哈哈。”
她觉得孙权整个人都很分裂。
他的气质冷热交替,笑起来温暖真挚,不笑的时候却忧郁阴沉,眼中流露出若有若无的狠戾;他人情练达,圆滑世故,早熟远超同龄人,有时却像小孩子一样幼稚又固执。
孙权不理会她的嘲笑,淡淡地说:“小时候,我爱吃鱼,自从有一次被刺卡住,母亲嫌麻烦,就不让我再吃。她喜欢吃白萝卜,顿顿塞给我吃白萝卜,若不吃就只能饿着,我只能忍着恶心下咽。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去家中的柱子上刻一笔。我想,等我年满三十,母亲老了,就不许她吃白萝卜,顿顿给她吃鱼,不吃就饿着。”
孙权轻描淡写的说着,小桥一开始听着觉得好笑,第一次看到记仇这么认真有毅力的人,仔细一想却觉得悲哀。当时他还是个孩子,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只能任凭母亲摆布,是积累了多少年的委屈和怨恨,才让他记得这么深。
她小心翼翼问:“那你现在怎么不刻自己家的柱子了?”
孙权叹了口气:“我刻自己家的柱子,后来被发现了,母亲只当我淘气,打了我一顿,没收了我心爱的匕首,送给了三弟。母亲总是逼我按她的意愿活着,我想有一天,不必受制于人,能自己做主所有的事情,但时机还没成熟的时候,只能忍。”
“母亲大概以为小时候的事情我不会记得了,其实我什么都记得。”
他看向她:“我还记得,十岁那年,在南阳那七天我过得很开心,你是第一个在意我喜欢什么的人,给我细细剔刺做鱼肉拌饭,偷偷给我送鱼糕,还有那个鲁班锁……我记了好多年。”
小桥有些震惊,于她而言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这些小事他竟还记得这么清楚。
她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能尴尬笑笑转移话题:“那你以后在这随便刻吧,这里这么多柱子,够你刻的。我保证不和别人说。”
他居然真的走过去又刻了几根:“这根柱子是母亲,这根是徐琨,这根是张昭,这是陆家,这是顾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甚至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都不晚,等我有了能力,这些所有人,总有一天我要找他们一一清算。”
小桥心中暗暗想:好可怕,绝对不能得罪这个人。
他刻柱子的神情让她想到冬眠的蛇,蛰伏在地下的洞穴里,有一天等春暖花开它探出头,咬住猎物就不会松口。
几个月后,吴太夫人不幸染上了时疫,毕竟年龄大了,用了最好的医官和最好的药材都还是回天乏术,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孙权守了三天夜,停灵完毕后不知所踪,众人遍寻不到。
徐夫人屡次派人来探问孙权是不是在周府,张昭也派人来问,鲁肃也派人来问。周瑜出去巡营了,小桥不胜其扰,策马去还未建成的水军训练场一看,孙权果然独坐在那排立柱前喝酒。
她轻轻地走过去:“主公,节哀。”
孙权眼睛红肿,形容憔悴,“没想到母亲这样硬朗的人,也是说走就走了。虽然她从小对我就不怎么样,但她真的不在了,我还是心里堵得慌。”
他盯着那根刻痕最多的立柱:“我再也没机会报复她了。”
他走过去拔起那根立柱,使劲劈砍成木条,然后把那些木条驾起来点了一把火。
她静静看着他折腾,看他扬起手中的酒杯向火泼去,火苗轰一声窜的更高,火光在他眸间跳动:“我和母亲的恩恩怨怨,从此就了结了。”
吴太夫人下葬后,孙权召集武将议事,提出想进行一次大阅兵,重整军队,希望将领们能暂且交出兵符,等阅兵后重新分配。
周瑜一向最支持孙权的决策,带头交出了兵权,鲁肃程普吕范黄盖等人也跟着纷纷交兵。
徐琨仗着和孙权有亲,平常就行事跋扈,礼数不周,现在更是推三阻四不肯交兵符。
孙权没说什么,反倒增了徐琨的兵,命他去攻打黄祖。
小桥继续勤勤恳恳在训练场帮忙做木工,突然有天她发现一根立柱上的刻痕被削掉了,留下平整的一块削面。
过了几天,传来徐将军战死的消息,她心中疑云密布又不敢多问,只觉得背脊发凉。
作者有话要说:
预计明天晚上6点或者9点更新下一章喔~
第35章 江东之主
徐将军一死,孙权顺利收回了所有兵权。
他正式宣布要大阅兵,并在阅兵后重新整合军队,把表现不好的武将裁撤掉,其下属士兵并入其他队伍,凑成整编。
近来连年征战,损耗严重,大多数部队都已经不足整编,有被裁撤合并的风险,武将们人人自危。
吕蒙跟着周瑜平乱,麾下士兵战死过半,别部司马手下整编应是五百人,他实际只剩两百多人,正属于需要重整之列。
吕蒙担心被降级回普通士兵,每日认真操练。
白露来求小姐给周将军打个招呼,整编时网开一面。
小桥答应会帮忙说情,但心里知道此次所有的军队都会由孙权亲自审阅定夺,如果孙权不满意,周瑜未必肯违逆他的意思,还是要想办法过孙权这关。
送走白露,小桥去城楼上暗中观察吕蒙练兵,他这些兵生龙活虎的,确实是一队精兵,美中不足就是演武的时候看起来稍显混乱。
她仔细观察了一会,试图找出是哪里不齐整,随后她就发现,动作是没问题的,只是他们衣衫太乱了,有些烂了洞露出中衣,有些打了不同颜色的补丁,有些碎成布条随风飘荡,看得人眼花缭乱。纵使动作整齐,因为衣衫凌乱,看起来还是会有混乱的错觉。
她又看了看其他在练兵的部队。那些家境殷实一些的军官,有钱给士兵做统一的服制,观感就好很多。
如果让吕蒙输在家境上也太不公平了。
她派人去买了一批绛色的布,让裁缝做成五百套衣服和绑腿,亲自带人给吕蒙送去:“阿蒙,人靠衣装马靠鞍,你兵练的挺好,再统一服制,一定锦上添花。”
吕蒙惶恐:“我哪里承担得起这么多新衣服。”
小桥无所谓地一挥手:“算我赊给你的,以后你用曹军的人头来还。”
阅兵开始了,孙权走到吕蒙部,只见士兵们皆身着绛衣,显得军容齐整,陈列赫然,演武时动作整齐划一,英姿飒爽,令他眼前一亮。
周瑜也在一旁推荐,夸赞吕蒙作战英勇,平叛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