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三国往事之国色流离(17)

作者:楚天无际 阅读记录

周尚丹阳太守任期已到,准备解职回大本营寿春。

周瑜劝周尚:“叔父,不如你找个借口不要交出兵权,我们和孙伯符一起据守江东。”

周尚摇头:“你说的这是什么话。袁氏对我周家有提携之恩,若不是袁安征辟你高祖父周荣,周家怎么会有今天。我现在丹阳太守的位置也是得袁公举荐,袁公是袁家嫡子,血脉正统,背叛袁家是不忠,忘记提携之恩是不义。兵权算什么,给出去就给出去了,忠义不可违。你要是认自己是周家的人,就和我一起老实去寿春。”

周瑜不敢再争辩,乖乖收拾东西和叔父一起去了寿春。

周尚做了寿春令,周瑜得了寿春县尉的官职,继续跟在叔父手下做事。

桥蕤是个热情好客爱交际的,听说周家叔侄来了寿春,在府上设宴给他们接风洗尘。

自洛阳一别已过去七年。

小桥当年在洛阳时便已容色倾城,如今面容没什么大变化,脸上的婴儿肥褪去,更显出精致的五官,眉目如画,妩媚动人,个子也更高挑,身材玲珑有致。今日她盛装出席,明丽不可方物,令周瑜大感惊艳。

纵使少年时见过,现在再见,他又一次被这石破天惊的美貌折服。

周瑜变了很多,在洛阳时他苍白纤瘦,是个纤弱书生模样。这些年每日习武锻炼,个子高了许多,长身玉立,小桥需得仰头看他;身姿挺拔健美,蜂腰猿背,更添几分成熟坚定,像个武将了。唯一不变的就是温柔的眉眼,他满眼含笑,温润儒雅,小桥一见就生出好感。

桥蕤与周尚寒暄:“我没记错的话,瑜儿和我的沁儿同年,应该行过冠礼了?”

周尚点头:“去年给他行了冠礼,起字:公瑾。”

“公瑾,好字。怀瑾握瑜,堪配君子啊。”桥蕤称赞。

周尚客套:“桥公的两位姑娘可曾起字?”

桥蕤大笑:“虽起了字,不曾有人叫,兰儿沁儿的叫着挺好的。”

小桥听长辈们讲着,悄悄溜到周瑜身后,小声唤了句:“公瑾~”

周瑜看到是她,展颜一笑:“沁儿姑娘,好久不见。”

周瑜和小桥虽然多年未见,但通过孙策已经书信往来一段时日,并没有陌生感,两个人很快就熟络起来,像老朋友一般交谈着,轻松自在。

周尚带周瑜去拜见袁术。袁术打量一番周瑜,满意地点头:“不愧是周异的儿子,仪表堂堂,气宇轩昂。”

周瑜之前就从孙策那里了解到袁术是个反复无常、言而无信的人,心中存着顾忌。今日他自己观察袁术的言行,发现袁术骄横无知,心里更是鄙视,不愿意为之效力。于是周瑜处处装傻,应对袁术问话时装作唯唯诺诺、反应迟钝的样子。

回到府里,周尚训斥他:“你平常很机灵的,袁公问话,你怎么就答不上来,一上正席就紧张了?真丢周家的颜面。”

周瑜敷衍叔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守拙才是中庸之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小桥自从再逢周瑜之后,心中时时惦念。周瑜处事周到,温柔细心,长相又这样英俊,很难不让她挂怀。

她本来就是个热心肠,再想到周瑜父母双亡,叔叔婶婶待他未必有父母那样周全,更多了几分同情,是以她对周瑜十分照顾,有什么好事总能想着他。

这年袁术在寿春建起一个书库,把手下从淮扬搜集来的书籍和图册都放入其中,他自己并不怎么爱看书,只为了沽名钓誉,显得他重视才学。

袁术知道小桥是个书虫,书库建成之日给了她一把钥匙。

小桥有了钥匙,常常出入书库,想起周瑜的来信文采飞扬,大概同是爱书之人,于是悄悄招呼他也过来看书。周瑜果然很乐意,过去一看,库中收藏丰富,有许多他家里没有的典籍,很快也如痴如醉泡在书库,两人经常一看书就是一下午。

小桥发现周瑜看书的速度很快,而且过目不忘,看过的书都能原文复述出来;他还喜欢看地图,全国各地的地图他翻来覆去看得极熟。

一日,两人又在排排坐看书。小桥近来听说吕布与袁术不和的消息,又听到孙策要自立的风言风语,有些心烦意乱,向周瑜抱怨:“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总是不安分,要找舅舅的麻烦。”

周瑜毫不意外:“是袁公先挑事情的,让人怎能不恨他。”

周瑜告诉她袁术煽动江东山贼围攻孙策,以及煽动吕布部下反叛的事情。

小桥吃了一惊:“舅舅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情。人家都是重用青年才俊,他倒好,追着迫害青年才俊。”她觉得很不可思议,舅舅把周围人得罪个遍,能有今天的成就,真的就是靠祖荫吧。

周瑜看她感兴趣,又给她讲了一些最近天下各势力的动向。

“竟有这些事。”小桥听得一愣一愣的,“你就是个县尉,怎么知道这么多,所有的县尉都消息这么灵通吗?”

周瑜自矜地一笑:“我可不是一般的县尉。”

他在各地发展了不少眼线,周家不缺钱,有钱自然能买到消息,他喜欢这样运筹帷幄尽知天下事的感觉。

小桥隐隐觉得周瑜不简单。

看书乏了,两人会去淮河边看桥蕤训练水军。

小桥趴在堤上一脸向往:“公瑾,你知道吗,军旅生活特别有趣。我曾经随爹爹出征会稽,虽然累了些,但每天都惊心动魄,和城里的无聊生活完全不一样。”

“我知道。”

小桥笑他:“你知道什么?说的像你打过仗一样。”

“我当然打过仗,击退刘繇、平定江东就是我和孙伯符一起。”

小桥不知道其中内情,听孙策说大话听惯了,以为周瑜也在吹嘘,噗嗤笑了:“真的吗?”

周瑜年纪轻,本来想在有好感的姑娘面前表现一下,但一想自己得装傻守拙,免得跟孙策一样被袁术利用当刀使,于是他压下了表现的欲望,轻描淡写一笑:“不真,信口开河罢了。”

周瑜看了一段时间练兵,发现桥蕤是个经验丰富的将领,就经常找桥蕤讨教用兵之道。

难得有后生这么感兴趣,桥蕤知无不言。他是个耐心的师长,从并州边关和匈奴的战斗,讲到扬州徐州,事无巨细,而且不避讳自己的败绩。从周瑜问的一些问题里面,桥蕤看出周瑜是有天赋的,也逐渐看出周瑜其实带过兵打过仗。桥蕤心里明镜似的,却不说穿,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无私传授经验。

小桥觉得奇怪:“公瑾对打仗这么感兴趣,却甘心当一个县尉,不去找舅舅要求领兵。”

桥蕤摇摇头:“他只是不愿意为袁家领兵,他看不上袁家。”桥蕤看出周瑜内里是个心高气傲的人,聪明且克制,不轻易显山露水。

小桥问周瑜:“爹说你看不上我们,所以不愿意领兵。”

周瑜慌忙解释:“并没有,我不领兵只是想过闲散日子,没有看不上谁。”

“那你承认看上我了?”

周瑜脸一红,有点懊恼地别过头:“又给我下套。”

小桥看出他脸皮薄,咯咯笑着给他解围:“我说笑的,公瑾怎么不经逗呢。”

第14章 愿者上钩

自从周瑜来了寿春,小桥开始特别注重打扮。

以前和孙策出去,她总是男装骑马,素面朝天。现在却处处讲究,衣服的颜色、花纹、发髻、首饰、妆容……她都要精挑细选。

她本就是倾国之色,精心打扮后更是明艳不可方物。她还喜欢把腰带束得格外紧,显出她盈盈一握的纤腰和上下丰盈的曲线。

她颇为可惜姐姐,要是比美貌,她只服姐姐,可是大桥仿佛不知道自己是个美人一般,每日只是淡淡妆饰,穿的衣服也素淡宽松。

小桥为她惋惜:“姐姐,你在浪费自己的容貌身段。”

大桥不为所动:“做人当以品德为上,才学为辅。容貌是父母给的,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