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454)

作者: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其实史尚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跟着明远的时日一长,说话行事的做派多有模仿明远,而明远态度里那份“舍我其谁”的自信,此刻更是让他人都觉得史尚可以信赖。

邓宏才与邓宏信相互看看,都点点头。

反正试着熬一锅糖,也不费多少力气与柴火。

那边祝心思还在皱紧了眉头思索,突然问:“史郎君,您是哪里人?”

史尚扇子轻摇,回答道:“区区不才乃是汴梁人氏。”

蔗农们一起称赞:“好地方!”

史尚还没得意完,祝心思就补问了一句:“汴梁也产甘蔗吗?”

史尚:啊这……

他连忙补充一句:“这个制糖的法子,是我家东主提出的。”

只不过他家东主——明小郎君,是个陕西人,陕西是更加不产糖的地方……史尚凭空想象了一下明远是如何知道这些独特方法的,想了片刻就放弃了——反正明郎君自有他的法子。

但是祝心思等人都不再追问了,都期待着“眼见为实”。

虽然史尚提出的方法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耗不了多少本钱与人工,“材料”又都是极其易得的,试一试也没什么。

于是邓家取来了最早收下的一批甘蔗,榨出甘蔗汁,准备按史尚的法子开始制糖。

参与的几人之中,祝心思等好几人都是把式,于是他们也没叫上其它子弟,只是聚在自家的糖坊里操作。

史尚也不懂这些,他又有些怕热,将方法“传达”完之后,就闲着无聊地等在外面。

也不知过了多久,史尚只见到祝心思、邓宏信、邓宏才等人相互搀扶着从糖坊里走出来,每个人都是脚步虚浮,迷迷瞪瞪地像是在做梦一样。

史尚大吃一惊,赶忙上前。

却见之前对史尚一向不大信服的祝心思“扑通”一声拜倒在史尚面前:

“您……莫不是神仙投来地上的吧?”

史尚扇子一收:“唉哟,对不起,我还真不是!”

但他心里却隐隐约约藏着个念头:看这样子……我家明郎君,倒很有可能是。

第190章 千万贯

史尚教给涠洲人的法子, 就是在熬制的糖浆中混入黄泥,搅匀后过滤, 再将汁水用来熬制, 熬出来的便是白如雪,看起来毫无杂质的白色纯糖。

整个过程就像是做梦一样,邓宏才等人做梦也想不到, 赤红色的甘蔗浓浆, 与黄泥混在一起过滤一遍,得到的汁水就能用来制白糖了。

这白糖制成之后,盛放在一只小碟子里, 摆在众人面前。

邓宏才、祝心思等人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谁也没有勇气去尝上一口,似乎生怕希望越大, 失望也就越大。

史尚却不管那么多, 直接舀了小小一勺倒入口中, 吧唧两下, 赞道:“甜, 甜极了!”

有了这下铺垫,邓宏才等人再无心理负担, 抢上去各自舀了那净白纯正的糖粉送入口中, 然后相互看看——他们都是同一个表情:笑得快要合不拢嘴了。

这糖的滋味,比他们所制成的所有糖品味道都要好。甜味浓,且正, 没有其它的杂味, 更加尝不出半点与“黄泥”有关的味道。

而且, 按照史尚的说法, 这种“白糖”更耐保存,不像用老法子熬出来的红糖,放个半年就坏了。这种白糖放个一两年,只要避免潮湿和雨水浸泡,都没有任何问题。

都是制糖制了多年的行家里手,突然制出了这样的成品,对整个行业意味着什么——眼前几人全都涨红了脸,心潮起伏,思绪已经飞出很远。

“那么,各位愿意应我家东主之邀,用今年蔗田的出产来制这白糖吗?”

史尚扇扇手中用来模仿明远的那柄折扇,笑眯眯地问聚在邓家小客厅中的“代表”们。

这时邓家的长房长子邓宏信实在没忍住,开口向史尚请教:“史兄,有一事小弟实在是不明……贵东家竟然就这样,毫无保留,将法子全都告诉了我们,贵东难道就不怕,就不怕……”

史尚知道邓宏信在说什么:这个担心他也有过,也曾亲口向明远提及。

他们难道就不怕涠洲的这群蔗农把他们甩掉单干吗?

“各位,我们东家是位急公好义之人,当日在杭州城中机缘巧合,认识了邓宏才兄,因为信得过邓兄的为人,才想起要与各位合作。”

“当初若不是存了合作之念,我家东主就不会以高出市价的价格买下宏才兄运去的那一船‘甘蔗酒露’。”

史尚这是在提醒:涠洲的蔗农之所以没有蒙受巨大的损失,今年照样用“甘蔗酒露”换回了急需的稻米等物,都是因为他家东主想要“合作”。

“如果当时认定了宏才兄不是值得托付的忠义之辈,后来的这些事就都免谈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