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无语,事实上徐子陵的话都说到他们的心病上。他们集结成军侵犯中原为的就是防止中原掘起不世的英雄,他日威凌草原,象炀帝一样把灾难带到草原中去。可是由于颉利的私心,不断压迫,使得他们各部在战场上承受了太大的压力,而颉利却保持住了本身的实力。再打下去,他们损失更大,到时实力减弱,只能任颉利宰割。此时此刻,对他们来说,如果李世民或寇仲是遥远的威胁,那颉利就是眼前的魔星了。只是因为对部族的忠诚使他们难以下决心认同徐子陵的意见。
徐子陵微笑着继续道:“自古以来,汉胡之间争战不休。春秋之时,秦赵等国就屡于塞外诸族交战,秦的蒙恬赵的李牧都与塞外诸族血战连场。自汉立国以后,汉朝与匈奴之争也不曾停止过。冒顿单于马刀指处,刘邦尚要心寒退避,而后来武帝年间卫青霍去病纵横塞外也同样给塞外各民族带来无数苦难。再后来的汉室没落晋国立朝,也曾历次有汉胡争战。接着又是五胡乱华,汉胡之间已成不共戴天之仇。杨广征塞外,令塞外诸族饱受苦难,也使塞外各族和汉人之间结下不可解的深仇。但是千年以来,为什么汉胡之间一定要争伐杀戮呢?为什么一定要用鲜血和仇恨来对待彼此。你们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汉人中将会一有一个新的君王,英武有为而又有开阔的胸襟和度量,放弃以往的种种仇恨和负担,以真诚来对待所有民族的百姓。汉人和胡人都是人,汉人和胡人也可以做朋友,汉人和胡人之间不一定要用钢刀来夺取所需要的,也可以用最简单的开市互贸方式来彼此接近融合相互帮助。近千年来,汉胡之间争杀不断,难道千年以后,还要杀戮不止吗?为什么我们不试试收起钢刀伸出手去,试试彼此和睦相处。即使这样的和平只有百年甚至几十年,但至少我们做过了,我们试过了,我们留给后人一个新的可能,让我们的后人可以不必再不断得争杀死亡。”
帐中众人一起动容,徐子陵所说的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的可能,汉胡之间的争端和仇恨真的可以如此容易地解决吗?徐子陵口中所描述的未来的确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吸引力,令他们一起沉思起来了。
就在他们默然沉思时,外面忽传来喧闹之声,突利微一皱眉,才想开言去问,徐子陵已然神色一变,飞身穿帐而出。
此时徐子陵的身份敌友难分,这等奇异的动作立刻引得帐中几大高手一齐追出,然后一起怔住。
只有徐子陵目泛异彩,又带着极度的恼怒,狠狠瞪向那被一众突厥军包围着,正抓耳挠头,不知该不该动手的寇仲。
寇仲看到徐子陵出现,虽然被他瞪了七八眼,也是一片高兴,一跃到他身旁,小心翼翼地道:“子陵不要生气,我不是故意不听你的话,你且听我慢慢解释。”
徐子陵原本气得半死,可是看寇仲青肿变形的脸(也怪不得刚才围着他的突厥将士居然没有认出他来。)又是好笑又是心痛,只得压低了声音问:“是哪个把你打成猪头了?”
寇仲脸上火辣一片,好在因为被打得满脸发青发紫,倒也看不出红色来,只是不好细说,唯有干笑两声。
突利等几个看到寇仲的突然现身,都是心中大动。要知道无论他们如何被徐子陵的话所打动,寇仲的生命对他们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以寇仲的身份,只要他一死,少帅军群龙无首,必然大乱,他们就可以轻易取得胜利了。纵然他们与寇仲确有情义,但身在其位,不得不先从大局考虑问题。这也正是徐子陵不允许寇仲跟来的原因。
不待他们几个心中有所决断,寇仲已朗声笑道:“我已将手中所有力量转赠李世民。此人雄才伟略,用兵不在我之下,治世定在我之上,复又心胸宽大眼光长远,实为当今天下之主。今日我再不是少帅军的统领。”
此言一出,徐子陵已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甚至连狂喜都忘了,只能呆呆望着寇仲,无法再做任何反应。
在场中所有人都是惊讶到极点。万里江山不世基业真的可以就这样轻轻让出吗?可是寇仲的话让人无法有半点怀疑。他是寇仲,天下又有什么事是他不能做到的。他是寇仲,天下又有什么权势富贵可以让他在意。他是寇仲……
他是徐子陵的好兄弟。
他原本也该是他们的好兄弟……
这一刻,众人心中深深的惊讶敬佩都无法掩饰地表现在脸上。他们也很清楚地知道现在杀了寇仲将无法影响少帅军的军心了。因为现在少帅军真正的统帅已经是李世民了。没有了寇仲,少帅军更无后退之路,只能完全效忠于李世民。三军一帅,军令统一,再加上为寇仲报仇的决心,这支哀兵的杀伤力将是最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