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番外(272)

作者:天予昭晖 阅读记录

虽然早朝从来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经筵也未必能学习治国之道,但类似这样庄重而盛大的典礼,能让天下百姓知道,天子与朝臣从未停止过对“天下大治”的探寻与追求。

经筵不但有十日一大讲,还有每日一小讲,免去诸多礼仪,讲官每日到御前,伴读十余遍后,直说大义,讲清楚就行。

新入阁的赵贞吉,因为在国子监讲《尚书·大禹谟》给隆庆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近也充当他的日讲讲官。

隆庆自己听得不过瘾,还让赵贞吉为皇太子讲《唐太宗诲谕太子》。

掐指一算,这已经是张居正为朱翊钧讲学的第五年,虽然偶尔会因为身体不适或别的事务耽搁一两日,会请翰林院其他人代讲,通常是申时行、马自强或是吕调阳等人,他们本来也是东宫属官。

这还是第一次,由隆庆指派官员为他进讲。

朱翊钧至今还住在乾清宫,隆庆的书房在西边的雍肃殿,而他的书房是东边的昭仁殿,虽然相隔不远,赵贞吉给他爹进讲结束,就能过来接着给他讲。

但是并没有,给皇太子讲课,尤其皇太子聪颖早慧,年仅九岁,已经读完了《四书》,现在正在学习《尚书》。赵贞吉非常重视,提前好几日就开始准备。

朱翊钧坐在书案后面,笑眯眯的看着他:“赵阁老,我们开始吧。”

赵贞吉问道:“殿下可曾读过《唐太宗诲谕太子》?”

朱翊钧说道:“不曾读过,但因为赵阁老要给我讲课,今日用早膳时,听大伴读了一遍。”

“……”

赵贞吉见他面前的书案上空空如也,心生怀疑:他真的已经读完《四书》了吗?还是张居正这个小妖精糊弄小孩儿,随便挑拣些容易的讲讲,就当是学过了。

于是,他将自己准备讲课的那一份递上去:“殿下看这个。”

朱翊钧挥了挥手:“不用不用,赵阁老还是自己看吧,我已经背下来了。”

背……背下来了。

这篇文章确实不长,全文不到三百个字。可是朱翊钧刚才明明说,他没读过,只是吃早饭的时候,太监给他读了一遍,他已经就背下来了?

赵贞吉七八年不在朝中,并不知道这位皇太子往日的光辉事迹,也不足为奇。

“那……咱们

就开始吧。”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告诉大臣们:自从册立皇太子,遇事都要对他教诲晓谕一番。”

“吃饭时,唐太宗便问太子:你知道饭是怎么来的吗?”

说到这里,赵贞吉抬起头来,看向朱翊钧。

朱翊钧摇头:“不知道。”

“凡是播种、收获的农事都十分艰辛,全靠百姓努力耕种,不去占用他们劳作的时间,才常有这样的饭吃。”

朱翊钧却忽然问道:“不能想想办法吗?”

赵贞吉一愣,没想到皇太子会突然提问。毕竟他给皇帝充当日讲官,隆庆只是听着,甚少提出自己的想法。

他反问:“什么办法?”

朱翊钧说:“减少他们的劳作时间,收获更多的粮食。这叫……”他的目光飘向一旁,落到冯保身上,“效率,提高效率。”

“……”

冯保也没想到,朱翊钧会突然说出“效率”这个词,赶紧去看赵贞吉,果不其然,对方怔愣了片刻。

赵贞吉没听过“效率”这个说法,但理解他的意思,便严肃的说道:“农耕之事受环境、天气影响,遭遇天灾,老百姓便要白白辛苦一年。真有殿下所说,有能减少他们的劳作时间,收获更多粮食的方法自然更好,但决不能拔苗助长。”

朱翊钧又想起了之前的会试和殿试,又问道:“既然我们应该重农务本,那为什么,朝廷没有专门的官员去研究这样的方法,帮助老百姓耕种呢?”

“啊这……”

这才讲了个开头,赵贞吉没想到这位小太子问题这么多,幸而他罢官那些年在家看了不少书,这个问题勉强还能回答一下:“有过。洪武三年,曾设立司农司,掌农耕之事。”

朱翊钧问:“后来呢?”

“洪武四年,罢。”

朱翊钧说:“所以,朝廷这么多官员,只说要重农务本,让老百姓都回去种地,却又没有专门的官员,去帮助他们。”

“……”

这个问题,竟然是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所关心的,赵贞吉真要对他刮目相看了。

“这个问题非常好,殿下小小年纪,心系百姓,乃是大明之福。”

他担心朱翊钧接下来又问出什么让他为难的问题,于是,接着往下讲:“唐太宗见皇太子骑马,又问道:你知道马是怎样来的吗?”

朱翊钧调皮的笑道:“哈哈,这个我知道,小马当然是母马生出来的啦。”

“……”

赵贞吉却没有笑,他严肃

的说道:“这是能够替人们代劳的东西,要使他既劳作又得到休息,不耗尽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

朱翊钧赞同的点点头:“所以,要是能有一种车,不用人力,或者马来拉,又跑得很快就好了。”

“……”

赵贞吉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明白他脑子里为什么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冯保在一旁却听得很认真,心道:有的,你说的这些都有,就在我生活的那个时代,如果有机会,真想带你去看一看。

朱翊钧见赵贞吉神色为难,便也不再往下深究这个问题:“赵阁老,你继续往下讲吧。”

“太宗……”赵贞吉感觉自己额上的汗都要下来了,低头看了一眼准备的讲义,“太宗见太子乘船,又问道:你知道船是如何在水中前行的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