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仔细看了看这道主菜,不大记得先帝长什么样, 大概也就是个圆脸胖子。看他双目中泛着半生不熟的混浊, 下嘴唇已是软烂脱骨的掉落,以至于露出两排黄牙,似笑非哭,喃喃的发出一些声音, 真可谓‘新鬼烦冤旧鬼哭’,很不受人待见。
朱元璋看起来只是个壮汉,甚至是比较和气那种,留了一点小胡子,身材魁梧但不肥胖。笑呵呵的盘算着怎么把他带出去打一架, 刚来,刚吃了顿饭, 立刻就带出去打架未免有点不是待客之道。
但谁是这个朝代的主人,谁是这个家庭的话事人,这是最重要的。
吃罢饭,孙氏收拾了碗盘,指着亲儿子那炖的已经不用浇汁,堪称入口即化的脑袋:“这……怎么办呢?”
朱元璋笑呵呵的看着身份不明的孙子:“你说。”
赵煦兴致盎然,这又是新一轮的试探,是选择孝道还是痛快?支持洪武爷还是反对?在阴间是由谁做主——因为按照功勋业绩自己是有发言权的。皇帝的话语权这种事,生前靠身份,死后靠能耐。皇帝有皇帝的职业道德,做不好会被后世指指点点,做不到那就等着完蛋吧。
他选择让渡,带着轻轻浅浅的微笑,甚是斯文儒雅,看起来脾气柔和极了:“我给祖宗章程改的太多了,也不好什么都改。在洪武爷当面,怎么敢有异议呢。”
孙皇后难以置信的看着孙儿,只觉得一阵寒意涌上心头,真是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她虽然是当祖母的,却不敢有什么异议。
朱棣笑道:“你放才说英雄不问出处,这正经是一句好话。譬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是天命眷顾,和出身毫无关系。往上数三辈我爷爷是农民。因此大明最重农桑,比历代都不同。”
重农桑=保证税收。
赵煦:你们想多了。不是天命,是我弟弟失手。要不然呐,明朝也不用嘲笑宋朝有什么靖康之耻了。
一想到靖康之耻,他就不更不想表明身份了。历史反反复复看了很多次,每次都觉得匪夷所思和怒火中烧。他不想承认这个世界的赵佶是那样一个愚蠢又恶毒的东西,身份标签有三个,分别是:昏君、没用的父亲和恶毒弟弟,还有他生的两个蠢货崽子。那怎么可能是我弟弟?我弟弟那是圣人一样的人!
赵煦当然爱宋朝,但更爱能给自己长脸的,现在几十年扑在明朝上,自然也爱自己控制过的庞大疆域。感觉这边的宋朝只是同名,在自己之后急转直下,令人怒恼。谁要和这么一群人扯上关系?“朕,我常读史,自始皇帝至今,得国最正的莫过于汉高祖与本朝太*祖。”
立刻开始一些非常政客的商业互吹,这既不会让大家更相信对方,也不耽误有必要时的动手火并。
朱元璋取天下,正!
朱棣清君侧而已,是建文帝自己亏心,正!
妖怪杀了皇帝,襄阳王杀了妖怪为父报仇,正!
马皇后目光扫过众人,心说你们也真够没意思的,现在争来斗去,难道和外人打架时不用抱团吗?如果有人来挑衅咱们明朝的皇帝,甭管内部打的和血葫芦一样,还不是得一致对外。甭管这最年轻的皇帝究竟是谁,难道他能勾结外人来打咱们不成?那只会破坏他自己的法统。“孩子,英雄莫问出处这句话,就没下半句?”
朱祁钰立刻应声道:“名士自有归路。”
赵煦心里想着一个人,想了一会又想起来另一个,不禁微微一笑:“好汉只看成败。”
朱元璋哈哈大笑:“满座之内,算得上好汉的只有三个。”
马皇后:“好孩子,你比他们都真切的多。凡事正应以成败利顿来论述,传之万世,都知道朱明王朝逢乱世便有英豪。”
朱元璋笑道:“妹子说的很对。”
被点的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钰和回到锅里的朱祁镇均不敢吱声。
他们仨很快就散去了,赵煦便问:“历代帝王都在此处么?”
迅速获得全部情报信息,还真是大多住在这里,这镇子热闹的和历代帝王庙一样。
一直听到宋朝。
“赵匡胤赵光义哥俩先打了十多年,后来等到赵佶赵桓父子俩下来,轮流扔到石磨中,要他们一个推磨,一个被磨,哈哈哈哈。”
徐皇后一针见血:“宋朝不足为虑,他们既尊奉辽国,又屡次背信弃义,反复无常,连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都不懂。整日里写些酸诗,于国无异。”她当年带领南京城的妇女上城头和敌军交战,自然瞧不起那种投降还不肯死的东西。
赵煦十分羞臊。
朱元璋道:“诗词写多了改性情。学的文人那样轻狂,又怕死,又要作死。”
赵煦道:“我只因贪污和玩忽职守铸成大错杀大臣。”
朱元璋斜了他一眼:“有不贪污的吗?但凡个个都是于谦,咱杀他作甚。”
众皆大笑。
赵煦心说到也未必,就别在这儿标榜自己了,宋朝杀大臣杀的太少,而明朝杀的过多,全都是过犹不及,没一个干的好的。兴许我的可爱弟弟能做得很好。
朱棣和他一对眼神,互相心领神会,又不敢笑他。
赵煦想到这里不由得意兴阑珊:“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若是无事用我效力,朕卸下一身重担,正是结庐而居、专心修炼的好时机。当年担负天下,不敢旦夕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