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反派只想摆烂[慢穿]+番外(209)

上课的锣声响起,沈夏就收了书摊,回房间认字,到了中午休息的间隙和晚上放学的时间再把书摊摆上,一天下来,居然真的租出去了大半。

等到第二天,沈夏就抽空去集市上买了梨,又买了几包糖,借何先生家的厨房熬了一整锅的梨汤,给何先生、何夫人各送去了一碗,中午除了租书,还卖起了梨汤。

“润喉护嗓的梨汤,只要两文钱一碗,嗓子干了来一碗,咽喉不适来一碗。”休息的锣声响起,沈夏高声吆喝着。

沈八郎还没走出教室,就听见侄女的叫卖声了。

“这小姑娘也不知道是哪个先生家的丫头,胆儿可真大。”关大郎边走边道。

他估摸着可能是赵先生家的丫头,诸位先生当中,赵先生家境最差,其他先生应该看不上这点钱,也拉不下这个脸。

书院学生虽多,但学生和弟子不同,山长只收了两名弟子,大弟子是沈八郎,二弟子就是关大郎了,二人是师兄弟,跟其他人都只能算是同窗。

“我家的,我二哥家的二侄女。”沈八郎解释道。

关大郎愣了愣,道:“原来是二侄女,怪不得如此机灵,师兄……我那里有些闲置的书,不如拿来一并租出去,左右放着也没什么用处。”

不能借银子,不能给银子,他借书还不成吗。

他知道师兄平时有抄书赚钱,也知道师兄从前宁肯吃窝头也不答应去先生那里吃,昨日见师兄不去食堂而是去先生那里用饭,他还当师兄是想通了,不钻牛角尖了,可现在看来,恐怕是……家里困难到了极点,困难到了连侄女摆摊租书摆摊卖梨汤的程度。

沈八郎加快了步子,远远就瞧见二侄女在两个摊子中间忙活,忙着收钱,忙着卖梨汤,忙着让人登记。

“你去看着书摊,这里我来。”沈八郎接过勺子,就算有着前世的记忆,可身体还是个小孩子,仅有六岁的小孩子。

“沈兄,这是你家……孩子?”排在前头等着喝梨汤的半大少年迟疑着问道。

“我侄女,这两日有劳大家照应了,日后多担待。”

“好说,好说。”

知道沈凌云家穷,但没想到穷成这样。

关大郎主动站到一侧,帮着收铜板。

可惜借来的锅还是不够大,只卖出去了二十多碗,排队的人还没散,锅里的梨汤就已经尽了。沈夏一边暗喜,一边可惜。

知道学生的钱好赚,但没想到这么好赚。

独一份的生意,可惜除了租书和饮品外,她实在不好在这书香之地卖别的。

而且熬梨汤的锅铲都是借的,就算何先生和何夫人不介意,但这也不是长久之道。

生意还是不能仅限在书院。

小姑娘刚刚还满脸笑容,突然间摇头又叹气。

关大郎在心里头跟着叹了口气,师兄这人就是太要强了,何至于如此。

与此同时,何先生没在屋里看见弟子和弟子侄女,忙问夫人:“八郎和沈夏呢?怎么还没来。”

“不来了,她们自个儿开火。”何夫人有些遗憾,“你自己的学生自己还不知道吗。”

人穷但是志不短,要强的很。

“算了,随他们吧。”

何先生不想强求,八郎向来如此,他从前还担心八郎这样的性格,日后进了官场会难以融入,但这几年他已经不想这么多了,院试能顺顺利利的过去就是神佛保佑了。

想着书院里来告状的几个先生,何先生揉了揉眉心,反正书院是他的,租书也好,卖梨汤也罢,都是他允了的,不然能怎么办,谁让他摊上个犟种徒弟。

犟种徒弟·沈八郎死磕了一个月的策论后,终于放慢了速度,变得悠闲起来。

此时,沈夏的书摊已经扩大了三倍,关大郎拿来的书比八叔的书多多了,她和八叔做生意是五五分成,和关叔叔则是六四分成。

由于书摊的扩大,饮品已经被沈夏撤掉了,但又多了桩卖茶叶蛋和卤肉的生意,当然不是在书院里,而是在书院外,全家人都被他拉了来做壮丁,沈大伯、沈爹和沈四叔负责兜售,沈爷爷负责买肉,沈奶奶带着两个儿媳卤肉,大林二林也多了捡柴跑腿的差事,当然最重要的卤味方子只掌握在沈夏手里。

沈夏两边忙活,哪头都离不开她,哪头都舍不得搁置,县里县外来回转,还要挤出时间来认字。

反观八叔慢慢悠悠,休息日回家连书箱都不带,回了书院更是踩点上课。

整个人不说无精打采,但也看不出争分夺秒的学习劲头。

已经快忙成狗的沈夏,不得不抽出时间来给八叔做心理辅导。

邈邈一黍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