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后院通现代(183)

作者:重玖

核雕既然也是学艺,夜壶大姨子肯定不会让女儿去倒,但该有的比如拜师礼等等,肯定要准备的。

好在这半年丈母娘家照应,卖鸡卖蛋卖螃蟹等水产卖蔬菜,挣了笔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钱,这拜师礼的费用,绰绰有余了。

王奶奶吩咐道:“你回去和培英商量一下,跟春花也提一下,这是好事。等秋收大忙后,这事就操办起来。我呢,这几天抽空也去那边探探素英夫妻俩的口风。”

又说:“现在这种学手艺的事是不允许的,叫春花不要去外面说。”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29章 秋收大忙

王奶奶说是要去大女儿家一趟,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年一度的秋收大忙开始了。

今年的气候比较怪,立了秋还是很热,水稻是需要光照的,秋老虎发威,水稻成熟就提前了。

村书记云根和大队长这阵子一直在地里巡视,也密切关注着天气变化。

这两天看水稻叶子有点泛黄、稻穗弯下了腰,两人商量了一下,趁天气好,开镰吧。

领导一声令下,社员开始挥汗如雨,秋收大忙开始了。

割稻是个力气加技术的活,象顾花娥这样的妇女,个子高,力气大,手掌大,割稻就很受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割稻是左右手配合做的活。大家还记得插秧是怎么插的吗?一行插六窝。割稻的时候就是左手撩这六窝稻,抓在手里,右手抓紧镰刀,用力割下。

象顾花娥手大,六窝刚好一手,有的手小的,一次还抓不完六窝,那人家割一镰刀,你就要割两镰刀,生生比人家慢了一倍。

割稻和插秧一样,也是大家排着队依次割的,你慢的话,后面的人要等你,那一是耽搁人家的速度,二是,你的面子都要丢光了,工分也要打折了。

为了面子、工分,只能咬着牙提高割稻频率,人家割一镰刀,她就割两镰刀。哎妈呀,累死个人。

所以,妇女们也会斗心眼,割稻厉害的就排前面,不行的就缩到后面。

这时候的顾花娥几个,就像得胜的将军,拽的很,这是她们的高光时刻啊。

割下来的一把稻,分出来五六根,把稻捆起来,依次放一边。这又是考验速度的,你超不过前面一位,总不能被后面的超过。

哎哟,真是难死人。

水稻不像麦子,还挺重,又是弯着腰割稻,真的是个累活。

妇女们割稻捆稻,男人们就挑稻。

将十个左右妇女们捆好的稻放一起,用事先搓好的粗绳子捆在一起,然后用扁担一头一捆挑起来。挑到各个小队的打谷场上。

路近的直接挑着走路去,路远的先挑到船上,等船摇回村,再从船上挑到打谷场上。

打谷场放不下那么多稻啊,就在宽一点的岸上晒。

这个时候老人孩子大肚子妇女就派用场了,一部分人晒稻:解开绳索,将稻摊开晒,过半天再翻身;还有一部分就在地里捡稻穗。

这稻穗就是粮食,绝不能遗漏一根,所以一般捡稻穗要进行三遍,力求颗粒归仓。

等稻割好后,第一批水稻也晒差不多了。社员们一分为二,妇女们开始轧蹈,男人们开始犁地。

社会在发展,顾花娥说她小的时候,水稻脱粒是靠力气摔的,现在用轧蹈机已经省力和快了好多好多。

她觉得现在秋收不累。

不累的顾花娥们,轧蹈结束后,将打谷场上的活留给第二梯队:扬场、晒稻谷。

她们主力队伍则开始新的工作:种油菜花苗。

田泾村冬季种两样植物:冬小麦和油菜。

对,就是榨油的油菜。

男人们事先已经将地梨好,也放了底肥,油菜苗老早就播了的,此时长到四片真叶的时候,最适合移栽。

于是,妇女们就开始种油菜。

而男人们就播小麦。

小麦播种在事先梨好下好肥的地里,很轻松,手感好的老农民撒,非常均匀。

但撒好后的一件活很考验人,那就是开沟。

小麦和水稻不一样,需要水,但不能太多水,冬季下雨下雪多的话,水如果不及时排走,麦子就会烂根,来年收入可想而知。所以要开沟排水。

这沟是开在麦田里的,基本一块麦田要开四条沟。

沟深六七十厘米,宽五六厘米。

所以开沟的铲子也是又长又细,开起沟来非常考验男人的臂力。

这活不能使傻力气,要使巧劲,不然沟往往会塌。

男人干活行不行,这开沟就能看出来。

王家秋收大忙时,就顾花娥一个人在忙。

夏收的时候,王培根作为村小代课教师,学生农忙假放了十天,他下地劳动了九天,晒成了黑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