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途似锦下堂妻(71)

作者:陈毓华

连东天吹胡子瞪眼睛,可见两人的确有风尘仆仆之色,倒也不勉强,只是哼了声。“你这兔崽子,问几句就心疼了?”

连老爷子发起威来,连家上下都要抖三抖,只是他在这面瘫嘴也瘫的大孙儿面前却是无比的好说话。

连彼岸:“……”

“小丫头,这‘放翁’是你,你就是‘放翁’?”连老太爷瞄了眼书房那幅“墨宝”说道。

“是我。”她坦蕩明白。

“你既然能临摹王羲之的親笔,为什么落款却是自己的笔名?”连老太爷眼光灼灼,像是要从她的眼神里瞧出一朵花来。

“我听夫君说过,老太爷对《兰亭集序》情有独钟,一笔字矫若游龙,飘若浮云,乃是京里一绝,晚辈本事不敢卖弄,怕您笑话了去,但是既然我已经答应要把‘真迹’写出来,通篇兰亭集序自然无一虚字,但落款不然,无论晚辈再如何将《兰亭集序》摹得胜过王羲之親笔,但终究不是王羲之,哪能以前人的名字落款。”

好厉害的马屁,好狂的口气,可又不失文人该有的气度和风骨!

“你小小年纪,出身商家,又如何见过《兰亭集序》还能将它摹得一样?”没有数十年的笔墨功力浸婬,她小小年纪是绝对写不出来,除非是天才。

最令人费解的是,相较于冯承素的摹本,她这幅字比起“神龙本”的细心钩摹,线条转折维妙维肖,不但墨色浓淡相当,笔下的锋芒、破笔的分岔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以窥知王羲之书写时的徐疾、顿挫和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说是《兰亭集序》的真迹,真的一点破绽也没有!

“我如果说我见过《兰亭集序》的真迹,老太爷信吗?”

“什么?”连老太爷跳了起来。

“这说来话长。”

连老太爷利眼一瞪,胡子喷了老远,“长话短说!”

乐不染眼珠轻转。“您信我,我从不撒谎,不如这样,您有透镜吗?我先告诉您一个欣赏这幅字的乐趣,真迹的来处,改天我再细细说给您听。”

他瞄到一旁孙子要吃人的眼光,哼哼半声,“你要是敢说话不算话,别以为你和彼岸成親了,我就投鼠忌器,不敢让人把你扔出去!”

这话说得就有些负气了,气这丫头吊他胃口!还气那对着他虎视眈眈的孙子,难道他还会吃了这丫头不成?

乐不染却不管他,走到《兰亭集序》的前面,纤纤长指一指,“您瞧这幅字里共几个之字?”

“哼哼,二十个。”雕虫小技,他还真的数过。

乐不染微笑,“那您可研究过这二十个之字,有哪里不同?”

老太爷难得吹胡子瞪眼睛的无言了。

乐不染接过连老爷子从抽屉里拿出来水晶石磨成的透镜,“最妙的不是它二十个之字各具风韵,无一雷同,您瞧这‘永’字,捺如石,钩如竹,撇如水势,转折如剑,再看‘和’字,看似温和润透……每个字放大来看都这么漂亮。”

连老爷子听她这一说,心癢难騒,竟是命外头的董叔把墙上的字给拿下来,嘴里却不住唠叨,“每个字都美,能有多美?说穿了就是往你自己脸上贴金,自诩临摹得栩栩如生是吧?”

说完,拿起她放在书案上的透镜,认认真真的研究了起来。

乐不染哭笑不得。

“去吧、去吧,晚上过来吃个家宴,把家里人都认一认。”他不忘威严的吼了一嗓子。

乐不染看他那用一根指头随着笔划描来绘去的入迷模样,这是认了她吗?

老人家这么好商量,想来那个冰块男人没和她说假话,娶她,是经过这位老人家同意的,否则哪能那么轻易的放她一马?

要不然,就是等着看她怎么应付其他的长辈——

虽然连彼岸告诉过她不用太在意他那几位叔婶,要她别放心上,但是这样的门户家族明里简单得了,一个行差踏错,等着她的不知道会是什么?

唉,门不当户不对,就是这么麻烦。

这世上的婚姻,看的不是男女双方喜不喜欢,是门户配不配,长辈乐不乐意。

这时才想到这些会不会太晚了?

她和连彼岸的门户相差悬殊,就像相差悬殊的杨氏和乐启钊,老太太口口声声说杨氏髙攀了他们乐家,这些还不够让她警醒吗?

她一点高攀的念头也没有,只是面对连彼岸的一心一意,哪个女人能拒绝这样痴心以对的男子?

既然良人与她同心,那么连家这样水深似海的门阙,她就试试吧!

要是连这关都过不去,她拿什么和心爱的人谈以后?

东想西想没有用,不是晚上还有家宴,连家人对她有什么说法,到时候走着瞧,看着办就是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