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非要我登基(278)

作者:红叶似火

李铁蛋不懂朝堂上的规矩,直愣愣地跪下,连续磕了三个响头,边哭边说:“皇帝陛下,求求你,要替草民做主啊。草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洪水中失散了,家也被洪水冲垮了,什么都没了。小民只好跟着族爷爷,如今族爷爷也死了,草民一个亲人都没有了,皇帝陛下,求求你……”

周嘉荣站在一旁,听到他这前言不搭后语,一直说不到重点的话,忍不住有些发愁。不过也许正是这样的质朴好掌控能够更让他父皇放下戒心。

果然,兴德帝并未生气,反而和气地问道:“此乃天灾人祸,人力不可违。朝廷已经派人去救灾了,你们为何还上京城敲登闻鼓?”

李铁蛋抹了抹眼泪,这才说道:“皇帝陛下,草民没吃的,家里的财产牲畜都被冲走了。大米要卖一百多文一斤,草民买不起。朝廷每日的施粥,就五个大缸,清得能照出人影,每人一天限量一碗,可草民从半夜去排队也不一定能排到。最后大家只能守在粥棚前,可又被那些大人们给驱离了。我们族里的没被大水冲走的族人已经死了好几个,没有办法,族爷爷带着我们一路乞讨北上,只求朝廷能够救救我们的族人……”

说完,他朝着兴德帝的方向又开始磕头,一个接一个,咚咚咚的响,让人听了都觉得疼。

兴德帝被他吵得头痛,赶紧让孙承罡制止他。

孙承罡很会做事,在兴德帝面前从不敢摆任何架子,当即跑下去,也不管李铁蛋身上有多脏,将他扶了起来:“不要磕头了,站起来,陛下问什么,你老老实实回答。”

“诶。”李铁蛋手忙脚乱地站了起来,抬头没规矩地望着兴德帝,眼睛格外的明亮,再配上额头上红红的印记,看起来真是憨厚又不聪明的样子。

兴德帝很喜欢这样的顺民,缓缓开了口:“苏州城的常平仓、义仓、社仓等仓库没有开放吗?”

李铁蛋摇头:“草民不知,应是没有吧,若是有族爷爷也不用每天发愁吃什么,怎样才能不饿死人了。”

兴德帝皱眉:“那苏州还在下雨吗?”

“下的,晴半天下一天,断断续续的,一直下个不停,连城隍庙都进了水,草民们只能找个雨小一些的地方,睡在街上。”李铁蛋如实说。

兴德帝不悦地问:“那善堂呢?”

善堂是各地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的地方,这些难民被冲毁了房屋,无家可归,照理也应该去善堂才对。

李铁蛋挠了挠头说:“我们去得晚,那里已经没有能住人的地方了。那里一间屋已经住了几百个人,但凡能躺下的地方都有人了,我们这些族人老弱病残的多,打不过他们,只能流落街头。”

李铁蛋所言虽是一些民间的小事,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他的描述中,可以想象得出苏州城如今有多混乱。这可是江南富庶之地,繁华的大城市,情况就已经如此糟糕了,那更别提其他贫穷的小县城,只怕灾情会更严重。若是再不行动起来,死的人会更多。

朝堂上的大臣并不都是酒囊饭袋,只知道争权夺利的,他们很多人也是心怀天下,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

翰林院侍讲学士张玖仟站出来道:“陛下,江南乃是我大齐粮仓,也是赋税收入最多的地区之一,关乎国之根本。如今江南灾情严重,民不聊生,恳请陛下,另派得力之人,南下救灾。”

这话虽没点中山王的名,可其实已经在暗指中山王救灾不力了。

也是,陛下派了那么多人给他,还让他带了五十万两白银南下,可他半点作为都没有,江南的灾情如此严重,他递回来的两封奏折还一个劲儿地说好,有气节的读书人都看不下去。尤其是想到刚才为了敲响登闻鼓而死的李老头,他们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有了他开口,当即又有一名官员站出来,而且说话更大胆:“陛下,中山王去江南已有二十余天,江南水患丝毫不见好转,臣也赞同,召回中山王,另派得力之人南下救灾。”

监察御史头更铁,站出来道:“陛下,臣愿意随行去江南。此次救灾,中山王办事不力,还一味欺上瞒下,依臣之见,当追查中山王的责任,查清楚,朝廷划拨的五十万两银子去了哪儿?还有江南的粮仓为何没开,里面的粮食又都去了哪儿。”

这话更尖锐了,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中山王。

紧接着兵部、工部、翰林院、鸿胪寺、太常寺等部的官员都站出来要求兴德帝再派人南下救灾,也有要求追究中山王在此事中责任的。

毛青云急得额头上汗水直流,知道中山王这次是惹了众怒。江南学子非常有出息,全国为官者有小半出自江南,定然对中山王的救灾不满。现在武亲王、荣亲王和蜀王的势力只怕也会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他一个人独木难支,实在不知道该怎样才能为中山王开脱。

红叶似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