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非要我登基(274)
刚才那封信只是障眼法,若是叶和通出了苏州府万一被人盯上了,也能用那封普普通通的信件应付过去,以免拿到如此重要的信息。
周嘉荣展开绢布,纪天明在这封信里绝口没提江南的灾情有多严重,而是直接道:殿下收到这封信您已经了解了江南的灾情。臣斗胆,请殿下到江南走一趟。如今武亲王如日中天,不止得上青睐,而且在民间威望颇高。殿下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成绩,方能得到天下黎民百姓的认可,江南学子,文武百官的拥护。臣以为这就很好的时机,既能立功,又能解江南百姓之苦,两全其美。
殿下不缺助力也不缺才能,更不缺一颗为民为国之心,缺的乃是一展抱负的机会。臣已经安排了一些流民进京诉冤,届时殿下自愿请缨南下即可。臣:纪天明!
短短数百字真是骇人听闻,纪天明果然大胆,这样的话都敢说,难怪要用如此隐秘的方式,还不远千里,亲自派信得过的人送信给他。
周嘉荣一边将绢布丢进了炉子里,一边问叶和通:“纪天明安排了多少人进京?”
叶和通道:“总共十五人,有父子,有母女,有祖孙,也有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人,都是京城有亲戚的,他们互不相识,也不清楚对方的目的,殿下不必担心这里面出了岔子,暴露出去。若是殿下同意,草民便按照纪先生的计划,让他们分别进京击鼓鸣冤。”
说完,他忐忑不安地等着周嘉荣的答案。纪先生这步是险棋,抗洪赈灾一事,历来不好办,吃力还不一定能讨好,一个办不好,还会受上面追责。
周嘉荣只犹豫了片刻后就道:“你去安排吧,小心些,别暴露了自己。若需要什么帮助,找刘青,事情安排完后,无论结果,明日你就速速离京,返回江南,路上不得延误。”
叶和通没想到他这么痛快,心情大起大落,激动地拱手道:“草民领命。草民替江南的父老乡亲多谢殿下!”
第64章 敲登闻鼓
让人将叶和通带下来休息后,周嘉荣独自在书房里坐了好一会儿。
今天纪天明带来的这个消息给他的冲击太大,他需要冷静下来好好想想。
思索良久,他叫来刘青道:“你去通知叶和通明日武亲王上朝的路线,让几个最会说话的灾民去找他,不要太刻意,其他的去户部、工部等衙门。”
刘青皱起了眉头,不解地说:“殿下这不是把功劳让给武亲王吗?”
周嘉荣淡淡地说:“只有武亲王才能带他们顺利敲响登闻鼓。不然,三十板子挨下来,别说告御状了,他们能留一条命就不错了。”
登闻鼓悬于朝堂之外,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达天听,给有重大冤情的普通人一个申诉的机会,也就是俗称的告御状。
不过本朝对敲登闻鼓并不是很支持,因此设定了严苛的条件。
想要敲登闻鼓,告御状,得先挨过三十大板。这打板子里头可是有不少的猫腻,怎么打不痛,怎么打看起来严重却不会伤及筋骨,怎么打最狠能打死人,都是有讲究的。
这些灾民穿得破破烂烂的,若是没人力保,疏通关系,三十大板很可能要了他们的命。
命都不在了,又拿什么去告御状?
刘青恍然大悟:“还是殿下想得周到,不过殿下带他们去敲鼓即可啊,何必绕这么大个圈子呢?有您在一旁震慑盯着,那些人肯定不敢将灾民打死。”
周嘉荣看了他一眼,讥诮地说:“我带去的人,父皇未必会相信,恐怕还会怀疑是我在从中作梗,故意想害老四呢!等他查证完,得耽误不少时间,我们等得起,江南的灾情等不起。”
同样的事情,若是看好的武亲王去做,父皇觉得这是武亲王有仁义之心,为民做主有担当,欣慰又高兴,为有这么个儿子自豪。可若是换了他这个被父皇极为警惕的皇子,父皇恐怕又要担心他是想以此收买民心,从中牟利,更甚者怀疑这灾情都是他编造的,就是为了跟哥哥弟弟们一别高下。
刘青听完这其中的缘由,很是替周嘉荣不平。不过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他忍着满腔的怒火道:“小人知道了,小人这就去。”
周嘉荣挥手,等他出去后,又悄悄换了身衣服去穆家。
护国公听说了江南的灾情和他的来意后,神色肃穆地说:“殿下决意去江南了吗?”
周嘉荣点头:“对,纪天明有一点说得对,我应该做出成绩,否则凭什么让父皇认可我,让朝臣们甘愿站在我这边,让天下的黎民百姓支持我?就凭我姓周吗?那周平正、周洪宇、周瑞安他们一样姓周,凭什么我觉得自己比他们更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