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番外(90)

作者:三春景

在这些读书人的脑子里就没有想过报馆会拒绝告知。这个时候一般有狂热读者想要拜访作者,无论是报馆这种机构还是作者本人,其实都是比较欢迎的。至于背后的隐患,在这个时代,疯狂粉丝还没有成为一种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影响很小。

然而现实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因为连翘在保护真实身份这件事上的谨慎,报馆为了不得罪她,当然不会将她的身份公布出去——其实这个秘密能够被保守,也得益于一开始连翘就没有让人知道的意思,不然就算主编、刘盈盈他们不说,也难保报馆里哪个临时工不会为了一点好处说出去。

这些人上门拜访‘乔琏’不成当然会非常失望,然而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并不愤怒。往往是等个一两天,发现真的不成,然后就离开了。

要知道一般的读者要是对小说剧情有个什么不满都是会情绪激动地骂人的,而人家这回是实打实跑了大老远过来,结果什么都没有让人回去,轮到谁身上谁能高兴。本来报馆还以为会面对很大的压力,没想到竟然这么轻松就过关了。

大觉不可思议。

然而,这些来访者的心态非常好揣摩。

首先,他们都是读书人,读书人讲究一个文雅体面,不可能如同市井人一样动不动就闹起来。

其次,更重要的一点,这种拒绝不见读者的事情发生在别的作者身上会让读者不爽,发生在《宦海》的作者乔琏身上,忽然就变得理所当然起来了。

之前《海上归来记》就让外界对‘乔琏’有了各种奇妙的猜想,其中最有市场的一种说法,就说乔琏恐怕是某个豪门大户的年轻公子——这种说法最有市场并不是因为没有其他说法能够相抗衡,更多是因为这种说法更得一些妙龄女子的人心。

自古佳人爱才子,她们想要把偶像想象成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这有什么错?

没毛病。

然而除开豪门大户贵公子的人设,‘乔琏’身上其他的猜测也是往高大上那边去的。实在是连翘对于富贵生活和炫富这一命题诠释的太过成功,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如果不是富贵红尘里的人,实在写不出那样的文字。

于是关于‘乔琏’出身富贵门庭的传闻就甚嚣尘上,虽然没有官方认证过,读者却是默认了的。

现在《宦海》一出,人设不免有些改变。因为从《宦海》的开头来看,这必然是一个很熟悉小民特性,并且了解乡村生活的人。

在中国传统小说里,小说涉及到‘乡里人’以及一些乡里人生活的片段的不少——就算是描写贵族家庭生活的《红楼梦》还有一个刘姥姥呢。但是这些内容往往是一鳞半爪,浮光掠影就算过了,真正像《宦海》写的这样生活,这样家常,那是没有的。

所以大家判定乔琏至少是在乡村生活过一段时间,不可能只是道听途说那么简单。

除此之外,《宦海》里面关于科举全都是扎扎实实的真东西,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硬核的过分。如果是一个不了解科举的人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或者厉害一点说,绝大多数经历过科举并且最终取得成功的人也不一定能写出这些内容。

“金石之言,金石之言!说来可笑,我们平日读了多少微言大义,看了多少程文集子,临到终了这些书竟没有一小说本子将科举学习之道讲的通透起来!”他们是这样说的。

按照他们的想法,这位名叫‘乔琏’的作者必须是经过科举的,而且还是科举里成功的那一小撮。

这么一想,再在《海上归来记》后已有的人设上面修改。于是连翘在她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变成了一个书香传家,满门清贵的子弟——只有这样的人家才能在书香与富贵之间兼得。

如此一来,连翘始终不肯透露真实身份,并且拒绝见读者的原因也得到了解释。

这种科举传家的书香门第,有些确实比较保守矜持。在这个主流文坛看不起小说的时代,他们这样的人家又怎么能容忍家里的子弟操持这个行业,在外头写小说呢。

而对于这种人家的优秀子弟,读书人想到他们的门楣自己就低了三分。一方面体谅其难处,另一方面也是心里把自己放在了低一等的位置。

如果说读者对作者算是上帝,那么普通读书人面对这种家族的子弟自觉就会站在晚辈后进的位置上。相互关系既然被认定成这样,那么对方不见他们对他们也就是一件非常容易接受的事情了。

于是这些读者来了又去了,一批批求知若渴而来,最终却又失望而去。

连翘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得意,毕竟受欢迎总是好事。后面就觉得有点郁闷了,这些人虽然不知道她就是乔琏,可老是活跃在附近,让她一时间心烦意乱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