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番外(89)
至于举人、进士当老师,鉴于他们一般不缺什么,这种情况很少,只有极少数声名远扬的书院可以请到他们。再不然就是豪门贵族之家请来的家庭教师,专门教导自家子弟。
前者图名声,后者则是看重实利。和这等豪门拉上关系了,等到子弟教导出来,投桃报李也要替他们谋一个出身的。就像《红楼梦》里面的贾雨村教导林黛玉,等到贾雨村走的时候林如海就特意托付岳母一家给他谋个官职,这在古代是很常见的。
整个社会的教育者是这样,又能指望什么呢。或许他们自己读书很厉害,在科举这条路上战绩辉煌,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他们能教好一班学生。
或许有的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涯中琢磨出了一些有用的技巧,但在这个敝帚自珍的古代,他们往往也不会和同窗交流,而是默不作声,将来传家而已。
连翘在《宦海》中展示的一些读书小技巧,以及对学习、科举的深刻认识,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
更重要的是那些技巧都不是夸夸其谈,很多读书人觉得这些说的很有道理,于是按照书里面说的去做。然后陡然发现...学习变得比以前简单了。学习技巧当然不能代替学习,可是确实可以让学习变得容易一点。
特别是在这个堪称应试教育初级阶段的古代,就像没有接受过青霉素的身体青霉素效果更好一样,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这时候的士林读书人就连之前的矜持都没有了,大家完全不避讳自己在读《宦海》。大家见面的时候如果不讨论一两句《宦海》,甚至会被认为是不爱学习的学渣,或者落后分子。
更有甚者,拿出了研究四书五经的劲头研究《宦海》,就等着后面正式科举的内容出来,能够进一步指导他们。
社会反响是巨大的。
一开始的时候连翘知道《宦海》应该会受到欢迎,但是欢迎的程度是不好说的。应该说她其实低估了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科举的追逐,以及士林读书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不算少,然而有志于科举的学子相对于更广大的读者其实数字并不大,所以连翘当时并没有在这上面做太多指望。然而她太想当然了,她忘记了舆论的作用,忘记了影响力的概念。
就像后世的影评人一样,他们相对于广大观众,群体是小的可怜的。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并不小,很多人看电影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不说他们打低分的一定不看,打高分的一定看,至少在做出选择是时候会因此有很大程度的偏向性的。
这时候专心于科举的读书人一般都是周围人群中的精英分子,当这些精英分子喜欢一本书的时候,这就是天然的广告。
《宦海》现在是嘉定第一报馆最红的小说,红的烫手。甚至有月报的编辑不顾行业潜规则,提出应该让《宦海》转到月报上面连载,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为了同一家报馆之下的报纸内斗太过于惨烈,这种连载到一半换报纸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如果这种事情可以做,那就会造成一个可怕的后果——比较强势的报纸总是将弱势报纸的好内容拿到自己这边,结果就是弱势一些的报纸失去供血,最终走向消亡。
然而更荒谬的是报馆竟然真的考虑要不要答应下来,最终还是连翘这位作者的意见一锤定音——她比较喜欢在日报上面连载。
现在对于‘乔琏’,嘉定第一报馆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宦海》拿的是嘉定城到顶的价码,千字一两五钱银子。在哪张报纸连载这种事,她的意见当然是最有用的。
第45章
“连翘,你过来一下!”
安娜放下自己随身的布包就被早她很久上班的刘盈盈叫了过去,刘盈盈把她拉到角落低声:“今早有人找你。”
随着《宦海》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作者的名气当然也是与日俱增。这个时候出现了一批人,他们早早以读书为业,然而终了年事渐长却始终一事无成。这些人看到《宦海》上面让人茅塞顿开的内容不免感叹:奈何不早看此书!
这些人中有很多根本等不及后面内容出来,在他们眼里,乔琏一定是一个非常懂得科举的人。要么是一辈子泡在这里面的前辈,要么就是家里世代书香,是这方面的专家。
专心于科举的人对科举的狂热是旁人难以想象的,遇到这种事别的人一般会忍耐。他们不同,他们等不及连载了就选择上门——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他们当然不知道‘乔琏’在哪里,但是他们知道报馆在哪里啊!于是自费到了嘉定第一报馆,就是为了询问乔琏现实生活中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好在《宦海》现在的影响力还局限在苏州,他们来嘉定倒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