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73)

作者:樱花荷塘

承蒙来老板夫妇和马先生贤伉俪厚爱,今日结识姚先生一家,是糜某的荣幸,也是我糜家的荣幸。只要先生方便,我随时可以去府上拜谒。”

姚崇炜也起身还了礼后说:“家母仙逝已有些时日了,按照姚氏宗族的传统,我们兄弟三个一起在家陪守了老母亲七七四十九天。

过百日时,在全族上下数百人的祈祷声中,我们已经将先人的牌位请到姚氏宗祠了。现在这个宅子糜先生随时可以去考察。”

宾主约定第二天由来先生陪同一起去看宅子,谈细节。

第二天,三方如约来到了姚府。

糜海仓是第一次这么仔细地品味结构完整的徽派建筑精品。

站在门前不算太阔、用石条铺就的广场上,「四柱三间三楼」形制的门楼给他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四根楠木立柱把门楼自然分成三间,中间是并不太宽阔的门楼,由四条完整的、錾平而不抛光且没有特别装饰的灰色大理石门框显得格外庄重。

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青砖阳雕的「厚德载福」四个字是用朱红色染料涂装过的,很是吸引眼球。

字碑左右被称为「肚兜」的位置是和整个建筑外墙一致的粉白色。

整个门楼从两侧向中间、由低到高呈台阶式的三层,都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既有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方便家人进出的实用性,又增加了这灰白相间的门楼的灵动感。

如果仔细观察,所有没有用粉白石灰覆盖的青砖上都雕刻了美轮美奂的图案。

砖雕综合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多种艺术手法,把人物花卉、鸟兽鱼虫等吉祥纹饰展现的栩栩如生。

姚先生骄傲地说:“等方便的时候,可以详细讲解整个宅子里砖雕、石雕、木雕以及文字、绘画中引经据典、规诫自勉所展示的姚氏宗族的家学渊源……”言谈之中充满了自豪,也满含着不舍之情。

进入第一进院落,一个差不多三丈见方的大天井把外面刺眼的阳光折射的柔和了许多,给人以静谧之感。

天井的地面全铺着大块正方形青砖,中间略高,四周低些,雨水顺着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

天井的周围是二层结构的,下层除大门内两侧各有一间门房外并无房间,一根根立柱撑起的巨大空间,应该是主人全家议事和集体活动的地方。

正堂中央挂着一幅四尺的松鹤延年水墨画,两侧中柱上挂着「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描金楹联,一看都是名人大家的手笔。

高低错落的神龛和香案让这里一下子凝重了许多。二楼南北各两间、东西各三间屋子门前是一圈廊台,可以想见当年少爷小姐们在上面追逐嬉戏的情景。

在一进和二进院落之间有一口井和一个水池。水池里的水好像是流动的,应该是从屋外用管道引进来了活水,主要是用来洗涤的吧。

第二进院落的屋檐向里伸得更多了些,天井比第一进小了些。

天井里放着两大两小四口陶制的大缸。两口大的满满的盛着水,是防火用的,两只小一些的里面种着荷花,让这灰白的空间一下子有了生气。

正北的中柱上挂着「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描金楹联。按规矩,这一进院落的二楼是家里的姑娘和已婚的少爷、少奶奶住的,一楼则是未婚少爷和女性下人们住着。

三进院落的天井要更小一些,正中间放着一口大水缸。一楼北面的正堂屋和南面也是那种「跑马楼」的空间,正堂屋北墙中间挂着一幅寿星图和两个条幅:大丈夫妻贤子孝,小日子福禄寿喜。字画下面摆着一张紫檀木的八仙桌,桌子靠墙的中间,摆着一尊黑檀木雕刻的关圣人全身站像,桌旁安放着两把高靠背的紫檀木官帽椅,左右两侧面对面摆着八把紫檀木的圈椅。

南堂靠南墙正中央摆着一个红酸枝木的双门三屉翘角多用柜,柜子上端放着体形较大的一只青花梅瓶和一只青花将军瓶。

屋子正中央放着一台巨大的红酸枝木的葡萄圆桌,桌子周围配了十二只红酸枝木的鼓凳,东西两侧靠墙立着两架多宝格,上面摆放着珊瑚、玛瑙、陶瓷和苏绣类的摆件和几方上好的歙砚。

三进院落的二楼是主人的卧室、书房、佛堂等,一般人是不能随便出入的。

三进院落的后面有道小门,直通到后面不高的小山坡上。

糜海仓、来先生一路欣赏一路聆听姚先生讲解,大约用了一个时辰才又回到大门前的石条广场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