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163)

作者:樱花荷塘

糜传家对妹妹的建议心领神会,他也完全按照腊佳的初衷来安排他离开冉州后的行程。

离开冉州他们先去了杭州、上海。

糜传家这一行十多人,有男有女,还有小孩子,自然是不能持续疾驶的。

更何况,从冉州到上海,马车至少是要跑上三四天的。第一天他们走过的地方大多是做生意、走亲戚常来常往的地界,没有什么新鲜的,于是起了个大早,直接赶到了临安。

在临安的住宿是由明家在杭州的绸缎分号提前安排好的。

虽然这里距离首都南京不远。但是,社会治安不是太好,特别是晚上。

为此,糜传家特地把行程的第一个晚上安排在临安,就是为了远离杭州的中心城区。

这样,几个没有到过杭州这个人间天堂的孩子和下人多少是有些意见的。

糜传家并不解释,他既要行使和彰显一家之主的权威,又要展示他精细谋划的能耐。

第一个晚上大家一扫一路上的兴高采烈,有些冷清。在即将要睡的时候,如月姑娘终于憋不住了,她找到「全家哥哥」表达了众人的不理解和自己的不满。

糜传家知道这里面有如月妹妹撒娇的成分。但是,他在考虑家人和客人情绪的同时,还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安全。尤其是他还肩负着腊佳妹妹的重托。

第二天一大早,就在大家都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出发的时候,却得到了什么也不带,去临安竹海的通知。最高兴地当然要数糜菀佳和糜蕊佳了。

无论是冉州还是祁门,竹子都是最常见的植物,几乎充满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吃竹笋到用竹杯,从坐竹椅到睡竹席,看竹子是引不起大家太多的兴趣的。

但是,临安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无论是站在远处观竹海还是深入竹林觅竹笋,都能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情思。

糜传家让当地的朋友寻了一处离住地较近的竹海。一行人乘马车不一会儿工夫就到了渡口边,换乘一头翘的巨大竹排,让平时乘贯了马车、大船的糜家人非常新鲜。

就在竹排航渡到分水江的江心时,一阵不算太大的风还是让糜传家紧张起来,在艄公的组织下,他让男人们站在两边,让女眷们都集中在竹排中间手拉手形成一个「回」字形,很快大家都平静下来了。

为了缓和紧张情绪,明如月大声喊道:“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现在大家先观察这分水江面的波浪,这就是谜面之一,一会儿到了竹海还有一条谜面,大家看过之后我再揭晓答案。”

面对着拍打竹排的小浪花,大家一时还真不知道该猜什么,甚至连方向也摸不着。

糜传家是带着家人向远离竹海的方向走的,虽然大家都有些不解,可还是非常相信这个新掌门人。

上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台之上,等大家再转身面向竹海时,才突然明白为什么大片的竹林会被称为「海」。

恰在此时,一阵大风持续,目光所及,竹子朝一个方面倾斜,竹竿顶端摇曳到一定程度又被拽了回来,竹叶翻飞,两面的色差造就出深绿和浅绿交替的波浪……

就在此时,如月姑娘又面对大家大声说:“大家看看竹子的这个时候的姿态,就是另一个谜面。我的要求是打一首唐代著名五言绝句。”

明如月这么一说,大人们是不好意思猜了,特别是糜传家、糜佑家、明如星和秦功璠。他们把目光都集中在菀佳和蕊佳两个小妹妹身上。

菀佳抬起头来看看如月姐姐,蕊佳则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妈妈。

茶花本来就拉着蕊佳的手呢,她蹲下去对两个小女儿说:“别着急,好好想想,如月姐姐教过你们的唐诗里,哪一首附合今天的情景呢?刚才在竹排上是什么让我们害怕了,现在眼前的这些竹子为什么会像大海一样起波浪呢?”

妈妈这么一提醒,两个小姑娘一下子都举起了小手。

如月姐姐说:“我们请蕊佳妹妹来说诗的题目和作者,请菀佳妹妹来背诵这首诗吧。”

只见小蕊佳往前走了一步,大喊说:“这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

菀佳早已经准备好了,她也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朗诵道:“《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众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一下子让气氛轻松起来。佑家不失时机地说:“如月嫂子将来一定是个好妈妈、好先生,将来一定培养出个状元郎来。”

如月羞涩地说:“你个鬼机灵,谁让你开口就叫「嫂子」了?”

佑家说:“谁不知道如月姑娘非全家哥哥不嫁呀?要不你跟着我们糜家人干嘛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