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162)
马伯略先生本来是要把糜家人安置在自己的行营的。但是,听邹宝栓说,糜家人以女眷为主,有老有小,就有些为难了。
况且,糜先生的信中明确是想住在一个可以注册公司、可以做生意的地方的。他想到了杨氏恩福客栈。
马先生的副官陪同邹宝栓看过客栈后,宝栓非常满意,他当即预支了五十两银子,把恩福客栈的二层全部预租下来了。
糜海仓一家子到茶镇的简易码头时,马师长副官带的一辆大卡车和邹宝栓租的两车马车已经等在那里了。
一个外来户,驻军的师长让自己的副官亲自带着卡车去接,这在当地还没有谁有过这样的面子。
因此,当糜家老小住进杨氏恩福客栈时,连杨恩福也觉得很有面子,大小官员和市井小民都在猜测这糜家的来头,甚至有人在传是国民党某高官的家眷。那些地痞流氓和小偷二流子更是不敢轻举妄动。
时令已经进入隆冬季节,糜海仓想利用这冬闲时节,完成三件大事,一件是让全家老小住进自家的宅子里,那怕是简易的宅子。
一件是和这个新家园的官民农商各界建立必要的联系和信任。
还有一件是把以马帮为主的自家商队组建完成,开春之后,新茶上市时节,他要开始全新的生意。
——五十九——
糜子若和糜子雪听到这儿,他们似乎明白了。子雪打断太奶奶的话说:“您这么一讲,我和哥哥基本弄清楚了咱们糜家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了。现在我们最想知道的是太奶奶嫁给太爷爷时的情景。”
听到这话,糜老太太一下子又来了精神。她叫子若和子雪去她卧室里把熏香炉拿出来,自己则从柜里拿出一个更加精致的小木匣子来,用一个竹制的小镊子夹出一小块沉香来。
明如月挽了挽袖子,像是进行宗教仪式似的一脸肃穆。只见她拿起一只银制的三角小铲子,把黄铜质地的宣德炉里的炉灰仔细地清理了一遍,并轻轻地把炉灰压平,又取出一支圆头的小木棍在炉灰中心位置杵出一个小坑来。
子若和子雪都屏住呼吸仔细地看着太奶奶慢慢悠悠但却有板有眼地操持着。
明如月端来一盏全玻璃的酒精灯点着后说:“起先,我们都用桐油灯,后来用煤油灯,再后来用蜡烛。你三姑上大学那会儿,有一年从西安军医大学回来,给我带回来这只灯。
这是烧酒精的,烧完只产生些水蒸汽,没有味道,也没有污染,从那以后我就用这个了。有时候停电,我也点它,只是没有煤油灯那么亮。”
学过一点化学和生理卫生的子若告诉太奶奶:“酒精灯主要是用来加热和消毒的,不能用来照明。”
糜老太太说:“反正停电我也不看书了,点着它,有点亮光就行了,没有味道多好呀!”
明如月取来一支金属镊子把那一小块沉香夹起来在酒精灯上点燃,吹灭明火,轻轻地放在宣德炉中央的炉灰小坑里,又用小银铲子把它向下压了压,用炉灰把沉香周围埋了埋。
只露出沉香顶部一点点。只见一缕青烟直直地升起,在空中散开,顿时,整个堂屋里都弥漫着淡淡的幽香。
糜子雪故意夸张地深深吸了一口气,浅盱着眼,摇头晃脑的说:“太会享受了吧,这叫一个美哟!”
糜老太太用食指点了一下小丫头的脑袋说:“古灵精怪的,哄太奶奶开心呢是吧?!”说着便半躺在香炉边的摇椅上。
子若和子雪也舒服地半躺在沙发上,继续听明如月讲她过门时那些事儿……
第24章 故乡明月(第六十——六十一节)
——六十——
明家当然知道自家姑娘的心思。明如月嘴上没说,可是家里人都知道,她这次随糜传家去梁州,虽然不是正式成亲,但成亲之前是不可能再回冉州的。
明家之所以派哥哥明如星送明如月到梁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万一如月坚持不举行婚礼仪式就在糜家定居下来,也好对世俗一个交待。
毕竟长兄如父,这次也算是明家大鸣大放地把女儿送到婆家去的。
明如月以糜家准媳妇的名义向西迁徙,还多少有些以糜家新成员省亲的意味在里面,她随未婚夫还去了无锡、邗州。
除了糜传家从梁州带来的原班人马外,明如星和他的随从是主要客人。
茶花妈妈、糜佑家、糜菀佳、糜蕊佳及许有福和媳妇俞氏,都是第一次去邗州的糜府。
至于前往无锡则是要让茶花的三个儿女去认识一下四姨娘文氏和二姐美佳。
邀请秦家三公子秦功璠和二公子秦功珩的长女秦若兰则是糜传家根据妹妹糜腊佳的建议做出的决定,并且是在临行前才沟通,最后宣布的。